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發布時間:2014/3/5 17:17:46 瀏覽次數:7970次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別名:小麥黃花葉病,拉丁學名:Wheatspindlestreakmosaicvirus簡稱WSSMV,染病株在小麥4~6葉后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畸形,以后褪綠條紋增加并擴散。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為害癥狀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在冬小麥上發生嚴重。染病后冬前不表現癥狀,到春季小麥返青期才出現癥狀,染病株在小麥4~6葉后的新葉上產生褪綠條紋,少數心葉扭曲畸形,以后褪綠條紋增加并擴散。病斑聯合成長短不等、寬窄不一的不規則條斑,形似梭狀,老病葉漸變黃、枯死。病株分蘗少、萎縮、根系發育不良,重病株明顯矮化。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病毒簡介
Wheatspindlestreakmosaicvirus簡稱WSSMV,稱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又名小麥黃花葉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屬馬鈴薯Y病毒組。病毒粒體線狀,大小200~3000×13(nm)。病株根、葉組織含有典型的風輪狀內含體。鈍化溫度50℃經10分鐘,稀釋限點1000~1000000倍。地區不同致病力有差異,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傳播途徑
梭條花葉病毒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病田水流傳播,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播。不能經種子、昆蟲傳播。傳播媒介是一種習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是一種小麥根部的專性弱寄生菌,本身不會對小麥造成明顯為害。冬麥播種后,禾谷多粘菌產生游動孢子,侵染麥苗根部,在根細胞內發育成原質團,病毒隨之侵入根部進行增殖,并向上擴展。小麥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狀態,翌春表現癥狀。小麥收獲后隨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防治方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常年發病地區選用繁6、8165、80、86、西鳳、寧豐、濟南13、堰師9號、陜農7895、西育8號等優良抗病品種。
(2)輪作倒茬與非寄主作物油菜、大麥等進行多年輪作可減輕發病。冬麥適時遲播,避開傳毒介體的適侵染時期。增施基肥,提高苗期抗病能力。
(3)加強管理避免通過帶病殘體、病土等途徑傳播。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又稱小麥黃花葉病,是一種土壤傳播的病毒病。該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殘體、病田水流傳播,也可經汁液摩擦接種傳播,傳播媒介是一種習居于土壤的禾谷多粘菌。發病麥株矮縮,生長緩慢,節間縮短變粗,葉片黃花,并有斑駁狀黃綠相間的條紋。莖基部老化變硬,心葉黃化,嚴重者心葉枯死。該病發病突然,發展較快,對小麥生長發育十分不利,輕者主莖尚能成穗,重者整株不能拔節抽穗。該病在麥田一般成片發生,嚴重者全...【查看詳情】
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的自然傳播介體為禾谷多黏菌;病株汁液磨擦也可傳病,但是對發病影響不大。禾谷多黏菌是禾谷類植物根部表皮細胞內的一種嚴格寄生菌,病毒在其休眠孢子囊內越夏,秋播后隨孢子萌發傳至游動孢子,當游動孢子侵入小麥根部細胞時,病毒即進入小麥體內。多黏菌在小麥根部細胞內可發育成變形體并產生游動孢子進行再侵染。小麥近成熟時多黏菌在小麥根內形成休眠孢子囊,隨病根殘留在土壤中存活。在干燥條件下,休眠孢子囊...【查看詳情】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以預防為主,重點采用農業措施,結合藥物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松散型品種易感病,所以應選直立緊湊型品種。 2.適期遲播,減輕發病。適期遲播不僅避開了冬前病毒侵染的時期,還能避 免麥苗冬前生長過旺,春季遭受凍害,植株抵抗力下降,加重病害的發生。重病 區應提倡適期遲播。 3.輪作換茬,減少菌源累積。該病只侵染小麥,對油菜等作物不侵染,因此 建議發病重的田塊應盡可能改...【查看詳情】
侵染小麥梭條斑花葉病后,小麥苗期新生的葉片就出現退綠或扭曲現象;來年發病后,先從心葉葉尖或下一片葉中部開始退綠扭曲,在病株嫩葉上出現淡綠色至橙黃色斑或梭形斑,不久變成黃色或淡綠色不連續的短條狀,逐漸擴大成黃綠相間的斑駁或不規則條紋。葉脈最初呈綠色,后全葉變黃,穗短小,有的穗軸彎曲,形成畸形穗;病株株型松散矮小,子粒不飽滿,千粒重降低。...【查看詳情】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又叫小麥黃花葉病,屬土傳性病害,染病地塊一般減產5-10 ,重者減產20以上。 小麥梭條斑花葉病發生時間集中在苗期及來年小麥返青后,發病盛期在2月下旬 至3月上中旬,低洼地發病較重,特別是春季澆水時遇到低溫,小麥抗性減弱, 更利于病菌活動。...【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