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土傳花葉病的發病規律
發布時間:2014/7/16 10:45:12 瀏覽次數:2081次 文章來源:小麥梭條斑花葉病毒病
小麥土傳花葉病毒的自然傳播介體為禾谷多黏菌;病株汁液磨擦也可傳病,但是對發病影響不大。禾谷多黏菌是禾谷類植物根部表皮細胞內的一種嚴格寄生菌,病毒在其休眠孢子囊內越夏,秋播后隨孢子萌發傳至游動孢子,當游動孢子侵入小麥根部細胞時,病毒即進入小麥體內。多黏菌在小麥根部細胞內可發育成變形體并產生游動孢子進行再侵染。小麥近成熟時多黏菌在小麥根內形成休眠孢子囊,隨病根殘留在土壤中存活。在干燥條件下,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囊可隨耕作、流水等方式擴大危害范圍。
此病的發生與土壤溫度和濕度、質地、栽培條件和品種抗病性等因素有關。土壤低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發生,5℃-15℃是病害發生的溫度范圍,8℃~12℃適于病害發生。春季多雨低溫,地勢低洼、重茬連作,土質砂壤,播種偏早等條件均會使病情加重。不同小麥品種對各種土傳花葉病毒的抗病性存在差異,如泰山1號高感土傳花葉病毒。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