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稈黑粉病
發布時間:2014/2/18 14:15:49 瀏覽次數:6914次
小麥稈黑粉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病菌隨病株殘體可以在土壤、糞肥中越冬,也可以隨小麥種子做遠距離傳播,危害較大。那么小麥稈黑粉病癥狀有哪些?小麥稈黑粉病怎么治?小麥稈黑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小麥稈黑粉病用什么藥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麥稈黑粉病癥狀
主要為害小麥莖、葉和穗等。當株高0.33m左右時,在莖、葉、葉鞘等部位出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變灰白色至黑色,病組織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數病株不能抽穗而卷曲在葉鞘內,或抽出畸形穗。病株分蘗多,有時無效分蘗可達百余個。
小麥稈黑粉病病原
UrocystistriticiKOrn小麥條黑粉菌,異名Urocystisagropyri(Preuss)Schrot.屬擔子菌亞門真菌。病菌冬孢子圓形或橢圓形,褐色,大小12-16×9-12(μm),由1-4個冬孢子形成圓形至橢圓形的冬孢子團,褐色,大小35-40×18-35(μm),四周有很多不孕細胞,無色或褐色。冬孢子萌發后形成先菌絲,頂端輪生3-4個擔孢子。擔孢子柱形至長棒形,稍彎曲。該菌存有不同;秃蜕硇》N。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以冬孢子團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為該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發后從芽鞘侵入而至生長點,是幼苗系統性侵染病害,沒有再侵染。該病發生
小麥稈黑粉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冬孢子團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為該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發后從芽鞘侵入而至生長點,是幼苗系統性侵染病害,沒有再侵染。該病發生與小麥發芽期土溫有關,土溫9-26℃均可侵染,但以土溫20℃左右為適宜。此外發病與否、發病率高低均與土壤含水量有關。一般干燥地塊較潮濕地塊發病重。西北地區10月份播種的發病率高。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
小麥稈黑粉病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如北京5號、阿勃、矮豐1號、矮豐2號。換用無病種子。(2)土壤傳病為主的地區,可與非寄主作物進行1-2年輪作。(3)精細整地,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凈肥,適期播種,避免過深,以利出苗。(4)土壤傳病為主的地區提倡用種子重量0.2%的40%拌種雙或0.3%的50%福美
雙拌種。其他地區選用種子重量0.03%有效成分的20%三唑酮或0.015%-0.02%有效成分的15%三唑醇等內吸殺菌劑拌種,具體方法參見小麥腥黑穗病。
小麥稈黑粉病癥狀、發病規律、傳播途徑、防治方法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小麥稈黑粉病的防治措施您學會了嗎?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病蟲害知識,不妨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或搜索火爆農化招商網公眾號(微信號:nh1988TV),可以查看更多資訊。
小麥稈黑粉病病菌以冬孢子團散落在土壤中或以冬孢子粘附在種子表面及肥料中越冬或越夏,成為該病初侵染源。冬孢子萌發后從芽鞘侵入而至生長點,是幼苗系統性侵染病害,沒有再侵染。該病發生與小麥發芽期土溫有關,土溫9—26℃均可侵染,但以土溫20℃左右最為適宜。此外發病與否、發病率高低均與土壤含水量有關。一般干燥地塊較潮濕地塊發病重。西北地區10月份播種的發病率高。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明顯。...【查看詳情】
小麥稈黑粉病主要為害小麥莖、葉和穗等。當株高0.33m左右時,在莖、葉、葉鞘等部位出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孢子堆。孢子堆略隆起,初白色,后變灰白色至黑色,病組織老熟后,孢子堆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孢子。病株多矮化、畸形或卷曲,多數病株不能抽穗而卷曲在葉鞘內,或抽出畸形穗。病株分蘗多,有時無效分蘗可達百余個。...【查看詳情】
小麥稈黑粉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小麥真菌病害,病菌可隨土壤過冬,來年繼續危害小麥生長,也可隨小麥進行遠距離傳播,病菌侵染小麥幼芽,達到生長點以后就能隨著小麥的生長,為害小麥的整個植株,包括莖、葉和穗等。病株分蘗增多,發病初期可在葉片和葉鞘上發現與葉脈平行的條紋狀隆起,葉片不舒展。到小麥拔節至孕穗期癥狀逐漸明顯,植株明顯矮化和嚴重扭曲,隆起部分變黑,破裂,散出黑色孢子。多數病株不能抽穗并提前死亡。田間調查...【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