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結、土傳病害頻繁、病蟲抗藥性增加等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了應對新問題,大家將注意力轉向了微生物肥料產品。
目前,微生物肥料有以下三類:
農用微生物菌劑,
執行標準GB 20287-2006;
復合微生物肥料,
執行標準 NY/T 798-2015;
生物有機肥,
執行標準NY 884-2012.
在使用微生物肥料的過程中,種植戶發現在提高土壤生物肥力、防控根部病害、提高作物品質作用顯著;但是也有用戶反映效果不穩定,同一批次的產品在不同作物、不同時期、不同用量的情況下效果差異很大。經過調查發現,農戶使用微生物肥料中存在諸多誤區,主要體現在觀念和使用方法上,今天就給大家理一下微生物肥料的觀念問題:
誤區一:用速度評價產品好壞,認為快的就是好微生物產品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命活動,除了會分解難溶及被固定的元素,增加營養元素的供應量,利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為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物質,促進作物產量提高外,還能產生植物生長刺激素和具有拮抗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減輕作物土傳病蟲害的發生。
化學肥料效果的發揮與微生物菌群繁殖速度、菌群數量緊密相關。菌群生長存在生命周期,這一點是微生物肥料與化學肥料和植物調節劑的區別,這也就是為什么微生物肥料性不如化學肥料與植物調節劑的現象。
慢并不意味著菌劑及菌肥是沒有效果的,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作物長勢明顯改善的品種也未必是好的微生物肥料產品,其中也不乏一些添加了植物調節劑的產品。
誤區二:市面上微生物產品種類混亂,農戶分不清使用的是微生物菌劑還是菌肥,甚至有人拿普通有機肥冒充微生物菌肥
目前,微生物肥料有以下三類:農用微生物菌劑,執行標準 GB 20287-2006;復合微生物肥料,執行標準 NY/T798-2015;生物有機肥,執行標準NY 884-2012 .普通、精致商品有機肥的執行標準為 NY525-2012,技術指標為有機質含量大于等于45%,NPK總含量不少于5%.
誤區三:認為一種產品中菌的種類越多,菌數量越大越好
復合菌劑的使用效果會受到不同菌種生長習性的影響,盲目的復合,極易造成菌種間的拮抗,影響效果發揮。菌衡量標準為“有效活菌數(CFU)”,單位為“億/g或億/ml”,數量不能代表全部,不但要看菌數量,還要看有效活菌的數量,使用后起作用的只有活菌,有益活菌數量越大效果會表現越好。
影響產品使用效果的因素除了菌的種類及數量外,菌的純度至關重要,當產品中霉菌雜菌數及雜菌率超標時也會影響應用,國家標準規定農用微生物菌劑產品雜菌率分別為:液體≤10.0%,粉劑≤20.0%,顆粒≤30.0%;復合微生物肥料產品雜菌率標準為:液體≤15.0%,粉劑≤30.0%,顆粒≤30.0%:市場上少數不合格產品中會含有致病菌,本意是用有益菌修復土壤,使用了不合格品種,反而會引起致病菌繁殖,導致病害發生。
一般的菌劑有益菌是不會產生菌絲的,有菌絲說明被感染了或者改菌肥的培養基適合雜菌繁殖。
誤區四:一個季節使用一次就可以,一次使用作用可持續多年
微生物菌種施入土壤后會大量繁殖,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成為優勢菌群。有益菌群能否成為優勢菌群關鍵在于土壤環境是否適合有益菌擴繁,如化肥的超量使用、殺菌劑的頻繁使用、燜棚、高溫等,都會導致有益菌死亡,從而影響有益菌群在土壤微生物系統中的地位,要確保有益菌群的優勢地位,就需要在作物的生長期多次使用微生物肥料來補充有益菌和營造一個適合有益菌繁殖的環境。
誤區五:不注重菌株的差異性,認為一種菌就具有同樣的功能
少數用戶在選購微生物肥料時只注重是不是含菌,而不關注菌的種類和菌株的來源,缺乏對癥用菌的意識,使用了不對癥的菌品種,產品效果難以發揮,難以達到用戶目的。
現階段在農業部獲得登記的微生物品種有根瘤菌菌劑、固氮菌菌劑、解磷類微生物菌劑、硅酸鹽微生物菌劑、光合細菌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促生菌劑、菌根菌劑、生物修復菌劑。
不同品種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會體現在六個方面:提供或活化養分功能;產生促進作物生長活性物質能力;促進有機物料腐熟功能;改善農產品品質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復土壤功能。要結合需求、菌種特點、菌種功能選用對癥的產品。
不是每一株枯草芽孢桿菌的功能都一樣的,同樣標明是枯草芽孢桿菌產品功可能會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