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將迎來化肥流通體制改革20周年。時代的列車滾滾向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中央一號文件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我國肥料行業該如何抓住新機遇,贏得新發展?近日,業內有關權威專家就這一話題有感而發,說出了心里話,也為行業點明了未來肥料發展趨勢和服務方向。
新時代
肥料產業面臨新挑戰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作為糧食的“糧食”,肥料自建國以來就在解決人民溫飽、國家糧食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人多地少,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占近1/5的人口,依靠肥料尤其是化肥的大量投入提高作物單產,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農田高強度利用生產體系。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汪洪分析認為,2016年我國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5984.10萬噸,我國用去了約占世界近1/3的化肥,單位耕地面積施肥量已達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隨著化肥用量的增加和耕地肥力逐漸提高,施肥增產作用有所降低,但對 3 大主糧作物總產量的貢獻率仍占1/4,化肥依然是作物增產、農民增收、農產品品質提升的基本物質,是我國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投入品之一。預計2018年,肥料市場可達到1.5萬億元規模。
然而,肥料不合理施用包括化肥施用過量、養分搭配不合理、施用方式粗放等影響農產品產量與品質、影響食品和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引起土壤酸化、鹽漬化、土壤養分失衡等土壤質量退化及硝酸鹽積累、地下水和地表水富營養化污染等問題;肥料原料來源多樣化,肥料市場上假、劣、亂產品不斷涌現。這些問題的出現,在新時代帶給人們的擔憂和困惑卻使我們始料不及。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化肥所副所長陳明良分析認為,化肥工業依賴于資源、高能耗、三廢排放量大,環保督查、管理和治理的升級抓住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入手,對化肥行業影響巨大,但同時也為化肥行業去產能、節能降耗提供了機會。隨著產能化解和供求關系的改善,2018年將擺脫前幾年行業整體低迷的狀況,提振化肥行業的市場景氣度,前景可期。但我國化肥消費的高速增長期已結束,將進入結構調整時代,總量可能會出現降低趨勢,尤其是氮和磷的使用量會減少。
綠色發展
提質增效是關鍵
進入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從希望吃飽向吃得、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的高層次需求轉變,化肥產業到了由數量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認為,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以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在呼喚綠色產業,肥料產業只有順應時代潮流,勇于創新,以高質量綠色發展為目標,在全產業鏈中全面實現轉型升級,才能使肥料產業舊貌變新顏,真正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也認為,2018年是鄉村振興戰略走向實施的重要一年,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的整體方向,而化肥的減量增效將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的目標在2017年已經提前實現,提質增效將會是未來肥料行業發展的重要目標,農資企業和農資行業圍繞肥料的提質增效,從形態、含量、助劑以及功能方面發力,提質增效將會是肥料行業又一新的增長點。“步入農業綠色發展新時代,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征程,農資行業肩負的責任更大、任務更重、使命更光榮。”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杜森說道。
新時代
肥料發展要有新思路
面對新挑戰,肥料產業如何順應農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形勢,行業如何轉型升級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新時代,肥料發展要有新思路。專家就這一問題從不同角度提出了真知灼見。
,要理性發展肥料產業。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白由路提出,要正確認識肥料、正確宣傳肥料、正確創新肥料、正確使用肥料將是新時代對肥料行業的大考。
第二,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一是需要大力發展生物肥料。農業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質檢中心副主任李俊認為,農業的發展在原有化肥、農藥的基礎上需要更加多樣化的生態型肥料和綠色植保方案,而來自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多重壓力的挑戰也將十分嚴峻。在我國農業進入質量效益優先,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和綠色發展的新階段。生物肥料在農業生產中已經體現出其獨特功效,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在新的一年里,生物肥料產學研等部門要通過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在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改良和修復土壤、維護土壤質量健康、提升土壤生產能力等方面實現產品的功能跨越,推動我國生物肥料產業升級。二是加大控水增效技術的推廣。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處長杜森則表示,主動適應農資消費新要求,結合水肥一體化等控水增效技術推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產業創新發展,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切實提升耕地質量。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質量建設處處長楊帆認為,耕地是寶貴的農業資源、重要的生產要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耕地質量建設保護工作明確了任務和目標,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努力提高耕地的內在質量,實現“藏糧于地”,夯實國家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基礎。
第四,要進一步加大創新發展力度。科技創新也為肥料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在營銷模式和產品研發兩方面尤為明顯。華南農業大學資環學院廖宗文教授表示,一方面傳統營銷一片低迷的情況下,以田頭示范、基層培訓為特征的新型營銷模式,顯示出強大的市場開拓力。“說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打通了產品銷售——田頭服務顯效的“一公里”。銷售網絡又是技術服務網絡,一些企業還辦起職業農民培訓班,不僅助力市場的“攻城略地”。另一方面,不僅傳統產品如復合肥和中微量元素方面有新發展,還在功能肥方面如保水、防病、提質方面有新突破。不僅在經典礦質營養基礎上創新,而且突破礦質框架,在有機營養理論探討和有機碳肥系列新產品的研發上有了重大進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科技創新為肥企走出困境、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強大動力,展現了光明的前景。
第五,提升服務意識,重視農化服務。陳明良分析說,隨著我國農村強勞動力日潛減少,我國種植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土地集約化的進度加快,也會帶來化肥產品結構和化肥銷售方式的調整。隨著農產品從數量向品質提升,作為農業投入品的肥料也會適應于需求側。行業服務意識在提升,包含了其他農用品的專業服務會是一個趨勢。肥料生產商依據土壤類型以及作物的營養特點來制定肥料配方,會更重視農化服務。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