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苗期生長過程中,黃葉現象時有發生,小麥長不好,抵抗力低下,這對于小麥越冬來說有著嚴重威脅。那么,為什么小麥黃葉呢?該如何補救?
小麥品種原因
小麥品種不一樣,在遭遇低溫寒流時的表現不一樣。特別是弱春性品種,在去年暖冬的條件下播種偏早,年前生長過旺,遇到低溫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凍害,出現苗黃。
應對措施:選擇耐寒抗凍性小麥品種,提前澆水,防止倒春寒。
播種過深或者過淺
小麥的播種深度,一般情況下,小麥的播種適宜深度為3-5厘米,如果超過了5厘米,那么出的苗長勢弱、黃、分蘗率偏少。另外,現在秸稈還田現象比較多,一方面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但是,現在玉米秸稈還田量大,耕層一般都不足20厘米,秸稈多導致小麥播種過淺,造成小麥很難扎根土壤中,養分供給不足,長此以往,出現黃化現象不足為奇。
建議小麥種植戶:小麥種植后一定要鎮壓保墑,防止出現中空。對于已經耕種的小麥要及時補施葉面肥。對于同時已發生病害的地塊既要生根壯苗,又要殺菌。兩者配合使用更好。
持續低溫凍害
凍害的葉片一般扭曲,在葉片幼嫩葉尖或葉片中間位置發黃。小麥受凍后,表現下部葉片發黃,同時造成小麥的抗病能力下降。相對于天氣預報的氣溫,麥田地表溫度要比氣象預報值還要低一些。氣溫驟降和夜間低溫足以造成小麥葉片凍害,抗凍性較強的品種也因栽培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部分出現受凍現象。由于溫度劇烈升降,變溫幅度大,使細胞凍結過速、解凍過快、強度過大,細胞結構遭到破壞而死亡。
應對措施:在發生寒流之后加強管理,噴施葉面肥及蕓苔素補充營養及促進細胞分裂。
病蟲害原因
小麥病害主要有紋枯病、莖基腐病和根腐病三種。他們都是真菌病害,發生初期都能表現黃葉,但病斑發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狀有所不同。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莖基腐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它們都是依靠土壤傳播的病害。今年很多地塊也有患上小麥黃矮病毒病的可能。它的癥狀主要表現葉片黃化,植株矮化。葉片典型癥狀是新葉發病從葉尖漸向葉基擴展。
應對措施:戊唑醇、丙環唑等可以兼治這幾種病害,同時搭配愛多收或者蕓苔素加上葉面肥補充小麥營養,提高小麥抵抗力,效果更佳。
地下害蟲也可以危害小麥造成黃葉,應對措施: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
水肥不足
小麥底肥不足,尤其氮肥不足時,麥苗瘦小、黃化。缺肥水導致的麥苗發黃不像凍害發黃來得那樣快,且由于田間地力差異,發黃程度不均勻,有的地方發黃程度重、有的地方發黃程度輕。
應對措施:若是底肥不足,春節后又沒澆過水,田間干旱嚴重,應及時加強肥水管理。澆水前撒施化肥,以碳銨、硫銨等高效肥為主,尿素在低溫下轉化慢不宜使用。適當增施鉀肥,以促進麥苗生長。
秸稈還田
秸稈還田區域小麥受凍害易導致葉片發黃,由于秸稈還田后秸稈沒有完全的腐熟,導致土壤蓬松。小麥生根后與土壤接觸不良,難以吸收土壤中養分,造成弱苗,在遭遇低溫時易造成發黃甚至死苗。
應對措施:冬前澆凍水或鎮壓土壤。
除草劑藥害
除草劑施用不當導致小麥發黃。冬前防除小麥禾本科雜草,由于用藥操作不科學引起黃苗,甚至死苗。例如:隨意加大用藥量,重噴,晚播苗、弱苗噴施除草劑,用藥期過晚(冬前超低溫環境用藥或小麥返青后用藥過晚)等。
應對措施:因用藥導致小麥黃葉矮化之后,可及時噴施愛多收等藥劑解除藥害,也可噴施蕓苔素內酯類促生長的調節劑或葉面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