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奪取夏糧及全年糧食豐收對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確保我省小麥豐產豐收,切實維護國家糧食,特制定本技術預案。
冬前管理
受前期頻繁降水影響,今年我省小麥晚播面積大,部分地塊整地、播種、出苗質量不高,再加上冬季可能遭遇極端低溫,冬前生產形勢比較復雜。各地應在確保小麥應種盡種的基礎上,切實加強冬前麥田管理,以“促弱轉壯,保苗越冬”為主攻方向,因地施策、早管早促,增溫保墑、增穗保穗,為小麥越冬和明春苗情轉化贏得主動。
1、擴大面積
當前,仍有個別地塊因前期墑情不適宜,造成小麥未播種。據氣象部門預測,11~12月份全省氣溫比常年略偏高,在11月中下旬播種的小麥仍可獲得一定的積溫。只要不上凍,小麥盡管種,即使是“土里捂”“一根針”,通過加強管理,仍可獲得不錯的產量。各地要盡全力發動農戶種植小麥,實現所有具備播種條件的地塊應種盡種。要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指導農戶特別是種糧大戶等新型糧食經營主體落實好“四補一促”小麥晚播技術,重點是抓好種子包衣,提高整地播種質量,為冬前和春季麥田管理打好基礎。
2、出苗麥田管理
今年我省小麥晚播弱苗面積較大,兼有部分壯苗、旺苗。各地應結合實際加強分類管理,因地因苗施策,做到“以促為主,促控結合”.
①二、三類苗管理。重點是促弱轉壯,保苗越冬。一是鎮壓劃鋤。在墑情適宜時及時鎮壓,壓碎坷垃,沉實土壤;鎮壓過后進行劃鋤,增溫保墑,促根增蘗。二是酌情追肥。對播種時未施底肥或底肥施用不足地塊,要在11月底12月初借墑或結合澆水追肥,一般可畝追尿素10~15公斤。
②一類苗、旺苗管理。重點是控旺轉壯,關鍵是抓好冬前鎮壓,在11月底或12月初鎮壓1~2遍,沉實土壤,促根下扎,保苗越冬。冬前一般不再進行肥水管理。
③化學除草。重點是適時化控。在小麥3葉1心、雜草基本出齊時進行化學除草。根據麥田雜草實際情況科學選擇藥劑。要注意選擇在上午9點至下午4點間、晴天無風且氣溫不低于4℃時均勻噴施。陰雨天、大風天禁止用藥,以防藥效降低及霧滴飄移產生藥害。
④病蟲害防治。重點是做好地下害蟲、蚜蟲、紅蜘蛛、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病蟲動態監測,及時掌握病蟲情信息,適時進行藥劑控制。對莖基腐病、紋枯病等,可選用氟唑菌羥酰胺、噻呋酰胺、苯醚甲環唑等藥劑對莖基部進行噴霧防治;地下害蟲可選用噻蟲嗪、硫磷等藥劑進行防治。
⑤澆越冬水。重點是視情澆水。澆越冬水是保苗越冬的重要措施。各地要根據土壤墑情和整地、播種質量等,酌情澆越冬水。對目前墑情較好、土壤沉實的麥田不需要澆越冬水。但對耕種粗放、坷垃較多、土壤喧松、墑情一般的麥田,要適時澆灌越冬水。
春季管理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冬季我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1~2成,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受“拉尼娜”影響,可能出現極端低溫天氣。預計全省小麥返青期苗情與冬前相當或略差。同時,受小麥播期推遲影響,冬前化學除草面積大幅少于常年。春季麥田管理要以“促弱轉壯、保蘗成穗、培育合理群體”為主攻方向,重點是立足“早”,早發動、早下地、早管理;立足“促”,肥水早施,促苗情轉化;立足“防”,抓好重大病蟲草害防治,為小麥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1、返青期管理
①二、三類苗管理。對播種較晚、基本苗低于45萬的麥田,重點是促弱轉壯,促根增蘗,提高成穗率。要“早劃鋤、早追肥”,一般在早春表層土化凍2厘米時開始中耕劃鋤,拔節前力爭中耕劃鋤2~3遍,增溫促早發。在早春土壤化凍后及早追肥,一般畝追復合肥20~3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促根增蘗保穗數。只要墑情尚可,應盡量避免早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土壤透氣性延緩麥苗生長發育。
對播量偏大、基本苗超過45萬的晚播地塊,尤其是獨桿栽培的晚播小麥,要以主莖成穗為主攻方向,要控制肥水抑制無效分蘗,促主莖成大穗。
②一類苗、旺苗管理。重點是控旺轉壯,促蘗成穗。在管理措施上要以控為主,適時鎮壓,在返青期每隔7~10天鎮壓一次,共鎮壓1~2次,一般不需澆水施肥。
③病蟲草害防治。重點抓好化學除草和莖基腐病防治。
(1)化學除草。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麥田,應在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6℃以上時進行施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使用雙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單劑或混劑;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用氟唑磺隆、甲基二磺隆、精惡唑禾草靈、炔草酯等單劑或混劑。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混合發生麥田,可選用以上藥劑的混合制劑。除草劑要嚴格按照推薦劑量、適宜濃度、使用時期和技術操作規程使用,避免漏噴、重噴,以免發生藥害。
(2)莖基腐病防治。可選用丙環·嘧菌酯懸乳劑、氰烯·戊唑醇懸浮劑、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對水噴霧防治,適當加大用水量,重點噴施小麥莖基部。防治紋枯病,田間病株率達到10%時,可選用噻呋酰胺、丙環唑乳油、己唑醇等藥劑對水均勻噴霧防治。對于未經種子處理的麥田,返青后當地下害蟲為害死苗率達10%時,可結合劃鋤用辛硫磷加細土(1:200)配成毒土撒施,先撒施后鋤地防效更好。
2、起身拔節期管理
①二、三類苗管理。重點是促進有效分蘗,著力提高畝穗數。在返青期沒有澆水追肥的地塊,應抓緊結合澆水進行追肥,一般畝均使用尿素15~20公斤。已在返青期澆水追肥但顯現缺肥癥狀的地塊,應在拔節期再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
②一類苗、旺苗管理。重點是合理運籌肥水。地力水平較高的一類麥田,在拔節中后期追肥澆水;地力水平一般的一類麥田,在拔節初期追肥澆水。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20~25公斤。對旺長麥田,應在前期控旺的基礎上,將追肥時期推遲到拔節后期,一般施肥量為畝追尿素15~20公斤。
③病蟲害防治。重點是密切監測條銹病等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對條銹病,要堅持帶藥偵查,“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及早控制發病中心,及時組織大面積應急防治。可選用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進行防治。對紋枯病,當病株率達10%時,可選用井岡霉素、噻呋酰胺、三唑類等藥劑及時進行莖基部噴霧防治。對麥蚜,當百株蚜量達500頭以上時,可選用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噻蟲嗪等藥劑進行防治。對麥蜘蛛,當平均每尺單行有蟲200頭以上或每株有蟲6頭時,可選用阿維菌素、噠螨靈等藥劑進行防治。
④“倒春寒”災害應對。有效的措施是在降溫之前澆水。對已經發生凍害的麥田,一要根據小麥受凍程度,抓緊追施高效化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要及時適量澆水,平衡植株水分狀況,增加有效分蘗數,彌補主莖損失;三要及時噴施蕓苔素內脂、復硝酚鈉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中小分蘗的迅速生長和潛伏芽的快發,增加小麥成穗數。
后期管理
小麥生長后期是穗粒數、千粒重形成的關鍵期,也是氣象災害和病蟲害的高發期。抓好這一階段的麥田管理,對奪取小麥豐收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前一階段的管理,預計大部分小麥長勢接近常年。此階段主攻目標是“增粒數,攻粒重”,重點措施是抓好肥水管理、落實“一噴三防”,有效應對氣象災害和病蟲害。
1、抽穗揚花期管理
①肥水管理。對高產地塊,墑情較差的應適時澆好抽穗揚花水;對中低產地塊,應結合澆水畝追尿素7.5公斤左右,小麥正常灌漿。
②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小麥赤霉病、銹病、白粉病、蚜蟲等,適時實施“一噴三防”.對赤霉病,在抽穗揚花期遭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多霧天氣,應立即噴施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鮮胺等藥劑預防;若氣候條件適宜發病,應隔5~7天再噴藥1次。若施藥6小時候遇雨,應及時補噴。對白粉病、葉銹病,當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10%或葉銹病病葉率達5%時,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環唑、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防治。對蚜蟲,當田間百穗蚜量達500頭以上時,可選用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氟啶蟲胺腈等藥劑防治。對條銹病,要繼續強化監測,及時封鎖防治。
2、灌漿期管理
①高產田管理。小麥灌漿期耗水量約占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對墑情不足地塊,要適時澆好澆足灌漿水。應特別注意不要在小麥收獲前半月內澆水,以免導致植株早衰。澆水時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不要在風雨天氣前澆水,以防小麥倒伏。
②中低產田管理。中低產田保水保肥能力差,應在澆好澆足灌漿水的同時,結合澆水進行追肥,畝追尿素7.5~10公斤,提高粒重,增加產量。
③病蟲害防治。重點防治穗期蚜蟲、白粉病、葉銹病等。當百穗蚜量在500頭以上、白粉病田間病葉率在10%或葉銹病病葉率在5%時,可使用殺蟲劑、殺菌劑混合噴霧防治。在收獲前15天應停止用藥。
④氣象災害應對。
(1)倒伏。小麥生長后期遭遇大風降雨天氣可能導致倒伏。此時,小麥植株具有自動調節功能,倒伏后應順其自然、不扶不綁,待葉片和穗軸自然翹起。有條件的可噴施三唑類殺菌劑預防白粉病等次生災害。
(2)干熱風。相對有效措施是噴施葉面肥。可在灌漿初期或中期通過葉面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溶液,增強葉片功能,防止小麥早衰。也可通過實施“一噴三防”,防病防蟲防干熱風。(來源:山東省農業農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