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蕓豆種植歷史悠久,品種類型多樣,營養價值豐富。為充分挖掘我國蕓豆產量和抗性潛力,發揮蕓豆產業優勢作用,依據自然生態條件和各地蕓豆生產特點,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21年蕓豆生產技術意見。
該區主要分布在云南大部、貴州大部、四川、重慶等地,種植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兩種類型,品種類型多,除大白蕓豆、大黑花蕓豆出口外,多以內銷和自食為主。
(一)品種選擇。根據出口要求,在海拔2300-2700米的山區選用適宜種植的大白蕓豆、大紫花蕓豆等品種。結合市場需求,選用瘦長腎形紅紫花蕓豆、瘦長腎形奶花蕓豆、瘦長腎形白蕓豆等品種。
(二)適期播種。云貴川高原地區,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播種深度10-15厘米,覆土6厘米左右。
(三)合理密植。本區適宜與玉米間作套種,因玉米多種植山地上,蕓豆一般按照玉米種植條帶要求密度進行間作套種。大白蕓豆和大黑花蕓豆多為單作,遵循肥地稀播、瘦地密植的原則,肥地利用地力發揮單株優勢實現高產,瘦地利用群體優勢增加產量。單行壟作種植,行距100厘米,塘距60厘米,每畝1000塘、每塘播種3株,畝有效株數2500-3000株。雙行大小壟種植,大壟行距100厘米,小壟行距60厘米,穴距30厘米,每穴種植兩株。等行種植,行距65-75厘米,株距15厘米。
(四)田間管理。當主莖出現5-6片葉時及時搭架。適時打頂,8月以后結的莢多數不能成熟,應將植株主側蔓的頂部摘掉,使植株形成矮灌叢生狀,增加開花結莢數。進入花期,根外追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坐莢率。
(五)防治病蟲。進入盛花期需密切注意病蟲發生,做到初期防控。具體方法參考東北蕓豆產區。
(六)分期收獲。一般采用人工收獲,遵循成熟一批采摘一批的原則。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