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前各馬鈴薯產區播種和管理進程,以及生產中存在的優質品種比例低、單產水平不高等問題,綜合研判去冬今春土壤墑情、氣候條件、病害發生趨勢,農業農村部薯類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編制了2021年馬鈴薯生產技術意見。本文僅摘取“東北一作區”相關內容。
東北一作區包括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東部和遼寧北部地區。優選品種,用好機械,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是生產管理的關鍵。
備耕備播
采購生產資料,做好春耕農資準備;及早開展馬鈴薯春耕專用農業機械維修保養和調試,達到待耕、待播狀態,為高質量播種提供條件。
優選良種
目前市場上馬鈴薯品種基本分三大類,鮮食型品種、高淀粉加工型品種及油炸型加工品種等。結合當地生態條件和市場需要、產品用途、當地主要病蟲害等因素作全面衡量,選用適銷對路的品種。購買的馬鈴薯種薯質量應符合GB18133-2012馬鈴薯種薯國家標準,并根據生產需要選擇所需要級別的種薯。
困種催芽
播種前15-20天出窖(庫),在室溫15-18℃下催芽,芽長0.5-1厘米,散射光下壯芽。切種應切成立體形狀,切刀用75%的酒精或0.3%-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消毒。每個切塊重30-45克為宜,保留1-2個完整芽眼。切塊用殺真菌劑和殺細菌劑、殺蟲劑拌種。
精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團粒結構好、排水和保水性能好、通氣較好,且輪作倒茬三年以上未種過馬鈴薯及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塊,或在茄科前茬地施用抗重茬劑,前茬作物未使用過咪唑乙煙酸、氟磺胺草醚、氯嘧磺隆、甲磺隆、異惡草松等除草劑。推薦進行秋耕整地,耕深35-40厘米以上,做到整平耙細,達到待播狀態。有條件的地區,隨耕翻整地畝施充分腐熟農家肥1.5噸或適量商品有機肥作基肥,配合施用微生物菌劑等。
滴灌澆水
推薦滴灌技術,滴灌管間距80-90厘米,與壟距相同,滴灌管長度小于145米,滴頭距離25-30厘米,滴頭出水量1.5升/小時。在馬鈴薯追施肥料過程中,應選擇水溶性肥料,并將各種肥料單獨施加。
高效施肥
根據產量目標,結合當地馬鈴薯生長發育水肥需求規律,綜合運用底肥、種肥及追肥形式進行肥料施用。
適時播種
當10厘米土層溫度連續三天達7℃以上且在晚霜前30天以內播種,黑龍江省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種深度10厘米-12厘米,推薦開溝、施肥、播種、合壟、起壟、鎮壓一次完成。
大壟栽培
采用大壟栽培種植,要求:壟距80-90厘米,壟面寬40-45厘米,壟高20-25厘米,壟側寬30-35厘米,起壟要求壟溝直,壟溝深淺一致。
合理密植
根據品種、土壤肥沃程度和種植目的確定種植密度。一般早熟品種每畝4000-4500株、晚熟品種3000-3500株為宜,肥沃土壤種植密度適當小一些,貧瘠土壤適當增加種植密度。淀粉加工品種植密度適當大一些,以每畝4000-4500株為宜;薯片加工品種控制薯塊直徑5-9厘米為宜,一般密度每畝4500株;薯條加工品種要求大薯率高,一般密度每畝3500-3700株為宜。
病蟲防控
對于病害,選用抗病品種配合栽培措施及噴施化學藥劑綜合防治馬鈴薯晚疫病。一般在田間出現中心病株后噴藥,視降雨情況確定防治次數,每隔7-10天噴藥防治一次,不同種類藥劑輪流使用,切忌一種藥劑連續使用。選用適宜拌種劑進行種薯塊拌種防治瘡痂病。對于蟲害,通過藥劑拌種、溝施或與肥料混合施用防控地下害蟲,可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等進行防治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蚜蟲等地上害蟲。蟲害嚴重需要多次防治時要注意不同藥劑輪流使用。
適期收獲
在馬鈴薯成熟后機械收獲前7-10天,進行機械殺秧。收獲時避免機械損傷、風吹雨淋、暴曬和受凍,并剔除病、爛薯,以利貯藏運輸。
科學貯運
入窖前及時進行窖內地面殺菌劑噴施,密閉一周后進行通風。馬鈴薯應在入窖前預貯10天左右,剔除病薯爛薯。貯藏量應控制在窖(庫)容的2/3。入窖初期應迅速將窖內溫度降到10-13℃,并維持15-20天,之后窖溫應逐漸降至2-4℃,相對濕度保持在85-93%。貯藏過程中要適當通風調節庫內二氧化碳濃度和溫、濕度,運輸過程中要注意防擠壓和凍害等損害。來源:農業農村部薯類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