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兩遷”害蟲是跨國界、跨區域遷飛性重大害蟲,具有突發性、暴發性等特點,需要開展大區聯合監測、實施分區協同治理、推行統防統治和科學用藥。
開展大區聯合監測
根據“兩遷”害蟲遷飛和發生規律,按照統一的調查方法,開展系統監測和大田普查,全面掌握種群消長和遷飛動態,以及害蟲抗藥性變化。同時,建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監控信息平臺和信息報送制度,實現信息實時共享。
實施分區協同治理
以。▍^、市)為單位,實施分區治理、協作聯防,在大力推廣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的基礎上,重點抓好關鍵措施落實。
華南雙季稻區,是“兩遷”害蟲境外初始蟲源遷入我國的主降區。加大早稻中后期防控力度,降低遷出種群數量,減輕江南和長江流域稻區防控壓力。同時做好雙季晚稻防控,切實減少產量損失。
江南及長江中游單雙季稻混栽區,是“兩遷”害蟲主要危害區。該區域在大力推廣綜合防控技術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水稻中后期防控,確保水稻生產的同時,盡量減少蟲源遷出與當地輾轉危害,減輕對長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區單季晚稻和當地晚稻的威脅。
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單季稻區,是“兩遷”害蟲常年重發區和秋季華南、江南雙季晚稻回遷蟲源的主要蟲源地。加強水稻生長中后期蟲情監測,采取“壓前控后”技術措施,將“兩遷”害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并減少回遷蟲源基數,減輕江南和華南雙季晚稻的防治壓力。
西南稻區,南部是稻飛虱境外初始蟲源遷入我國的主降區,大部是稻飛虱常年重發區,東部也是稻縱卷葉螟重發區。重點加強大田普查,做好分類指導,推進統防統治,適時開展應急防治,當地水稻生產,努力減少向江南、長江中下游等稻區外遷蟲源基數。
黃淮稻區,是“兩遷”害蟲的偶發區。重點加強水稻生長中后期田間普查,采取達標防治的控制策略,將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閾值以內。
科學使用農藥
稻飛虱堅持“狠治主害前代壓基數、防治主害代控危害”的防治策略,稻縱卷葉螟抓住卵孵化初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采取“達標用藥”策略。稻飛虱防治可選用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蟲胺、氟啶蟲胺腈、噻蟲胺、烯啶蟲胺等,稻縱卷葉螟防治可選用甲維鹽、阿維菌素、茚蟲威、多殺菌素、乙基多殺菌素、氰氟蟲腙、短穩桿菌、蘇云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毒死蜱、丙溴磷等。同時,加強交替、輪換用藥指導,避免同一種藥劑在不同稻區間或同一稻區內循環、連續使用,有效延緩和治理抗藥性。
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