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東北大部分地區回暖較快、氣溫偏高,土壤化凍提前,利于水稻扣棚和育秧。但近期部分地區出現階段性低溫,對育秧帶來了不利影響。各地要堅持搶農時、搶積溫“雙搶”原則,落實早擺盤、早播種、早泡田、早整地、適時早插秧“五早”要求,抓好春播育秧栽插,力爭4月25日前完成播種,5月25日前完成插秧,為水稻高產穩產奠定基礎。
高臺做床精制秧土
清雪扣棚后,在秋做床秋備土的基礎上搶早制備營養土、做好苗床,確保按期育苗。大力推廣高臺育苗,尤其是低洼易澇秧田應高出田面15厘米以上。當棚內土壤融化深度適宜時,開始整地做床,將床土整平耙細壓實,確保床體上實下虛,緊實度均勻一致,確保達到旱育苗標準。床土與壯秧劑均勻混拌,不可超量使用壯秧劑,也不要加入復合肥、二銨等其他化學肥料。裝盤前1—2天拌好,蓋上塑料膜備用;裝盤底土厚度保持2.5厘米左右,播種覆土0.5厘米。
優選良種適時播種
根據生態類型、積溫條件和品種特性,選擇耐寒性強、抗稻瘟病強、抗倒伏、熟期適宜的水稻品種,防止越區種植,確保健康成熟。播前開展種子清選曬種、發芽試驗、種子消毒、種衣劑包衣、浸種催芽等,確保發芽率超過90%。種植易感惡苗病品種或易發病地區,應采取浸種消毒和種衣劑包衣聯合措施,交叉使用消毒藥劑,避免重復單一使用,同時有干尖線蟲發病的地區,應采用殺螟丹或咪鮮?殺螟丹等藥劑浸種預防。氣溫穩定通過5℃以上(一般4月上中旬)進入適播期,以播秧期倒算30—35天確定具體播種日期;機插秧面積較大的新型經營主體,要適時早播種、分批播種,確保秧苗適期移栽。
加強管理培育壯秧
采取集中高臺旱育、大棚三膜覆蓋、綜合增溫等措施早育秧,防御低溫冷害。根據秧苗長勢精細管理,棚內以保溫調溫為主,超過臨界溫度適當開棚通風降溫。種子根生長期堅持密封保溫,不超過35℃;第1葉生長期理想溫度22—25℃,不超過28℃;2葉期溫度控制在22—25℃,避免發生早穗;3葉期溫度控制在20—22℃,3葉期后至移栽前溫度控制在20℃以下,并逐漸轉入晝揭夜蓋,溫度超過7℃后可晝夜通風。1葉1心期開始通風煉苗,早8時到下午3時開棚通風,高溫天氣、秧苗受凍后、連續低溫后變晴時應提早通風;遇有凍害時,可采取增加苗床覆蓋物、棚內熏煙或點炭爐等保溫增溫措施,防御凍害。苗床水分管理要兼顧“旱”而不“缺”,秧苗2葉期前澆透底水后,原則上少澆水或不澆水;當出現早晚葉尖不吐水或吐水珠變小、午間高溫時心葉卷曲、床土表面發白等情況,選擇清晨或傍晚補水,一次性澆足澆透。
防病除草“三帶”下田
加強苗期病害防控,在水稻1葉1心期、2葉1心期分別噴澆pH值4.5的酸化水,同時噴施15%噁霉靈殺菌劑,預防立枯病;如已發生立枯病,應立即噴澆pH值4.5的酸化水,并噴施甲霜靈、甲霜?噁霉靈等,封閉發病中心。稗草1—2葉期可選用敵稗或氰氟草酯等除草劑進行防除。插秧前一天做足“三帶”準備:一是帶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用125—150克磷酸二銨,施肥后適量澆水,使肥料粘附在床土上;二是帶藥,施用70%吡蟲啉預防前期潛葉蠅;三是帶生物菌劑,適量酌情施用,促進插秧后快速返青。
精細整地適時移栽
有秋翻基礎的田塊,旱旋耙地整平;無秋翻基礎的田塊,要旱翻耙、整平、筑埂,不留死角,同一塊地內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激光平地機,地表確保有10—12厘米的松土層;放水泡田3—5天后,選用水田拖拉機配帶不同整平機具水整地,達到田面平整,上糊下松,軟硬適中,同池內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地表保持2—3厘米泥漿、5—7厘米水層,持續5—7天。水整地結束后酌情施用除草劑進行封閉除草,沉漿至指劃成溝并徐徐合攏時,即可適時進行插秧作業。
來源: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