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是子囊菌中較的美味食菌,其菌蓋部分含有的一些酸種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人認為羊肚菌是“十分好的蛋白質來源”,并有“素中之葷”的美稱,備受消費者喜愛,那么羊肚菌應該怎么種植呢?羊肚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生物學環境
1.溫度、濕度。羊肚菌屬低溫高濕型真菌,3-5月雨后多發生,8-9月也偶有發生。生長期長,除需較低氣溫外,還要較大溫差,以刺激菌絲體分化。菌絲生長溫度為21-24℃;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4.4-16℃,空氣相對濕度為65%-85%。京津冀區域楊樹林多發生野生羊肚菌,是其適宜環境。人工樹下栽培播種時間應在10-11月。
2.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忌強烈的直射光,缺乏樹木或者樹蔭不足需要增補遮蔭網。
3.土壤。土壤pH值宜為6.5-7.5,中性或微堿性有利于羊肚菌生長。羊肚菌常生長在石灰巖或白堊土壤中。在腐殖土、黑或黃色壤土、沙質混合土中均能生長。
4.空氣。在暗處及過厚的落葉層中,羊肚菌很少發生。足夠的氧氣對羊肚菌的生長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羊肚菌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建廂、治菌蟲、施肥
在室外選擇三分陽七分陰或半陰半陽、土質疏松潮濕、排水良好,周圍環境清潔的林蔭地作為栽培場地。提前半月用草甘膦除凈雜草。地面干燥時需要澆水一次保墑。然后每畝地表面均勻撒200斤熟石灰粉殺菌,0.5斤辛硫磷顆粒治蟲,然后耙入土內攪拌均勻,耙土厚度以15cm為宜。根據具體情況用石灰畫線作廂,廂寬80-110cm(具體寬度根據林間實際情況決定), 長度根據具體情況定,廂與廂之間留寬50cm作業道。廂面按照每畝地均勻撒施顆粒三元素硫酸鉀化肥15-20斤,然后輕輕耙平用土覆蓋肥料。
2.播種覆土
(1)播種用的所有器具用3‰的高錳酸鉀或食用菌消毒劑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干。
(2)播種量為每畝350-400袋(斤),平均每平米菌床1-1.5袋即可。挖出菌種掰碎成花生粒大小,加純凈水拌濕后均勻散播在廂面上。
(3)挖取預留的50cm寬作業道泥土,用石灰清水調節手捏成團,松手能散的濕度,立即用泥土覆蓋廂面,厚度均勻為2—3cm,保持菌種蓋嚴。取過泥土的作業道即是排水溝。
(4)然后用黑色的地膜覆蓋在廂面,在地膜上每隔20厘米扎一透氣孔,透氣孔2-3厘米直徑,6-8厘米深即可。播種后3-4天內噴一次透水(墑情好可以不噴),此后20天內廂面不能噴水,但需保持廂面濕潤。如果遇晴天缺水可以加蓋遮陽網保濕或者溝內灌水。
3.觸合擺放營養袋
播種20-25天以后,菌絲基本成熟像蛛網一樣長滿廂面,揭開地膜需要觸合擺放營養袋。先把營養袋剪開約5cm的圓口,每廂兩排菌袋相隔50cm倒扣于廂面,輕按菌袋使其充分接觸廂面。擺放營養袋結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50g兌水50kg均勻噴施一次。然后仍將地膜或遮陽網覆蓋表面保濕培養,并保持均勻適量通風透氣。需要注意氣溫和地溫不要高于17°C。
4.越冬及出菇管理
冬季天氣低于4°C就需要越冬管理,保持地膜或遮陰網覆蓋,防治日光曬干和極低氣溫危害。如果長時間沒有雨雪,需要噴水2-3次保持田間濕度。出菇適宜時再撤掉地膜,高高掛起遮陰網,架設微噴保濕通風,進行出菇管理。
三、羊肚菌栽后管理
羊肚菌喜濕,生長環境必須保持隱蔽濕度。冬季尤其是早春,雨水較多,溫度合適,則菌絲體、子實體生長良好。如早春遇干旱,必須適時澆水。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6℃的溫度,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低于4℃或高出18℃),都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
四、病蟲害防治
菌絲與子實體生長都會發生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保持場地環境的清潔衛生。后期如發生蟲害,可在子實體長出前噴除蟲菊或10%石灰水予以殺滅。
五、采摘、加工及保藏
子實體出土后7-10天成熟,顏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時即可采收。采收后應及時清理泥土,按質量分等級及時出售或者曬干加工,干燥加工時勿弄破菌帽。將成品裝于塑料袋密封,置于陰涼、干燥、通風處保存。
羊肚菌品種差異很大,其中尖頂、黑面品種價格較高。生產商要求每個品種單獨存放,在采摘和干制加工時需要注意品種不要混雜。另外,蟲蛀、感染雜菌、破碎、弱小菇品需要與的不同級別分開存放。優質菇價格高達2000元/公斤干品。但殘次菇可能500元,甚至更低。因此,采摘加工環節也是保值增值重要階段。因為樹下環境優美,生態條件,建議創造條件,***好和旅游休閑觀光一并實施采摘,既節省采摘用工,又可以兼顧銷售增值。
以上就是羊肚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技術,更多作物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和肥料小知識請關注火爆農化招商網的百科新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