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農技專家分析,2018年我國玉米蟲害發生重于往年,因此做好玉米蟲害預防工作是玉米高產穩產的關鍵。那么玉米常見的蟲害有哪些呢?用什么藥劑防治比較好呢?農戶們該如何做好玉米的統防統治呢?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常見玉米蟲害有哪些?
1、玉米薊馬:薊馬在玉米上發生2代,行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蟲取食玉米造成為害,主要是苗期為害重,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月下旬已過心葉期或心葉末期時,薊馬便轉向處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為害。
形態特征:雌成蟲分長翅型、半長翅型和短翅型。體小,暗黃色,胸部有暗灰斑。前翅灰黃色,長而窄,翅脈少但顯著,翅緣毛長。半長翅型翅長僅達腹部第5節,短翅型翅略呈長三角形的芽狀。卵腎形,乳白至乳黃色。若蟲體色乳青或乳黃,體表皺榴有橫徘隆起顆粒。蛹或前“蛹”體淡黃色,有翅芽為淡白色,蛹塊羽化時呈褐色。
2、黏蟲:玉米黏蟲為遷飛性、暴食性害蟲,為當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黏蟲食性很雜,尤其喜食玉米葉片,使之形成缺刻,大發生時常將葉片吃光,僅剩光稈,造成絕收。
危害特點:黏蟲繁殖力強,產卵部位有選擇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上卵多產在枯葉尖部位。幼蟲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內取食嫩葉葉肉,3齡食葉成缺刻,5齡食量,可將葉片吃光。在玉米上多棲息在喇叭口、葉腋和穗部苞葉中。有假死性,3齡后有自殘現象,4齡以上能群集遷移擴大危害。
幼蟲取食活動以傍晚、清晨及陰雨天盛。成蟲喜取食蜜源植物,對黑光燈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強趨性。黏蟲喜溫暖高濕條件。降雨一般有利于發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時間的低溫,不利于成蟲產卵。生長茂密、地勢低、雜草多的玉米田發生重。
3、玉米粘蟲:玉米粘蟲是一種玉米作物蟲害中常見的主要害蟲之一。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一年可發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為主。天敵主要有步行甲、蛙類、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形態特征:卵長約0.5mm,半球形,初產白色漸變黃色,有光澤。卵粒單層排列成行成塊。老熟幼蟲體長38mm。頭紅褐色,頭蓋有網紋,額扁,兩側有褐色粗縱紋,略呈八字形,外側有褐色網紋。體色由淡綠至濃黑,變化甚大;在大發生時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線白色,亞背線與氣門上線之間稍帶藍色,氣門線與氣門下線之間粉紅色至灰白色。腹足外側有黑褐色寬縱帶,足的先端有半環式黑褐色趾鉤。蛹長約19mm;紅褐色;腹部5-7節背面前緣各有一列齒狀點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兩側的細短刺略彎。
4、玉米螟:玉米螟俗稱箭桿蟲、玉米鉆心蟲等,屬鱗翅目螟蛾科。玉米螟是世界性大害蟲,為害寄主種類多達150種以上,其中玉米為害重。每年可造成產量損失5一15%。
形態特征:成蟲:玉米螟成蟲體長13一15毫米,體黃色(雌)或黃褐色(雄)前翅內橫線暗褐色波紋狀,外橫線暗褐色鋸齒狀。
卵:玉米螟卵塊由20一60卵粒呈不規則魚鱗狀排列,單粒卵橢圓形扁平,出產時乳白色(似蠟滴)漸變淡黃色,蟲卵孵化前中央有黑點(俗稱黑頭卵)。
幼蟲:玉米螟幼蟲初孵時體長1.5毫米頭殼黑色,體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蟲體長20一30毫米頭殼棕黑色,體污白色,體背毛片明顯。
蛹:玉米螟蛹15一19毫米,紡錘形、黃褐色、體背密布細小波狀橫皺紋,臀刺黑褐色、端部有5一8根向上彎曲的刺毛。
5、蝗蟲: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于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形態特征: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適于飛行,后肢很發達,善于跳躍。
用什么藥防治?
玉米螟:秸稈粉碎還田,減少蟲源基數;越冬代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結合性誘劑誘殺;成蟲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滅卵。心葉末期噴灑蘇云金桿菌制劑,或用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藥劑與甲維鹽復配噴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蟲和紅蜘蛛等害蟲。
地下害蟲及薊馬、灰飛虱、黏蟲、甜菜夜蛾等苗期害蟲:地下害蟲及薊馬、灰飛虱等可以利用利用噻蟲嗪、溴氰蟲酰胺等殺蟲劑進行種子處理;黏蟲、甜菜夜蛾等食葉害蟲在3齡前可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
玉米蚜蟲:玉米抽雄期,蚜蟲盛發初期噴施噻蟲嗪、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等藥劑。
玉米葉螨:及時田邊地頭雜草。點片發生時,選用噠螨靈、噻螨酮、克螨特、阿維菌素等噴霧,重點噴灑田塊周邊玉米中下部葉背及地頭雜草。
玉米棉鈴蟲:產卵初期釋放螟黃赤眼蜂滅卵,或卵孵化盛期噴灑蘇云金桿菌制劑、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
二點委夜蛾:播前滅茬或清茬,玉米播種溝上的覆蓋物。藥劑防治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維鹽等,可采用噴霧、毒餌誘殺和撒毒土等方式。
玉米害蟲統防統治技術:
1、秸稈處理、深耕滅茬技術:采取秸稈粉碎還田、深耕土壤、播前滅茬,破壞病蟲適生場所,壓低病蟲源基數。
2、成蟲誘殺技術:在害蟲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誘殺,對玉米螟越冬代成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
3、種子處理技術:根據地下害蟲、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種類,選擇適宜的種衣劑實施種子統一包衣。
4、苗期害蟲防治技術:根據苗期二代黏蟲、薊馬、灰飛虱、甜菜夜蛾、棉鈴蟲的發生情況,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噴霧防治。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5、中后期病蟲防治技術:心葉末期,統一噴灑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防治玉米螟幼蟲;根據中后期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鈴蟲、蚜蟲等害蟲的發生情況,混噴殺蟲劑和殺菌劑,控制后期葉斑病和玉米螟、棉鈴蟲、蚜蟲等病蟲。推廣使用高稈作物噴霧機和飛防技術,提升中后期防控作業能力。
6、赤眼蜂防蟲技術:在玉米螟、棉鈴蟲、桃蛀螟等害蟲產卵初期至卵盛期,每畝放蜂1.5萬至2萬頭,每畝設置3個至5個釋放點,分兩次統一釋放。不同地區應選用當地優勢蜂種,提高防效。
近年來,我國提倡農藥化肥減量使用,不僅可以降低農戶的生產成本,還能延緩玉米害蟲對藥劑的抗藥性,保護農業生產周邊環境。因此,玉米的統防統治技術值得大家推廣使用,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希望能夠對農戶防治玉米害蟲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