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藍在我國的栽培食用僅有五六年的時間,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紫甘藍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特菜品種,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眾多紫甘藍種植戶也因此收到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在壽光市洛城街道楊家堯河村附近,很多菜農也選擇了種植露地或拱棚紫甘藍,但筆者發現,當地的紫甘藍種植管理比較粗放,收獲后的品質也相對較差,因此賣不上很高的價錢,下面就向菜農朋友介紹一下高品質紫甘藍的種植技術,以期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紫甘藍屬喜冷涼的蔬菜,不耐酷暑,所以夏季栽培地點應選擇在氣溫較冷涼的地方。紫甘藍夏季栽培的目的主要是8~9月份的供應,所以在選擇適宜栽培地點的同時,在栽培過程中要精心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
1、適期播種
選擇適應性強、抗熱性較強的品種,適期播種,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
壯苗的標準是:未通過春化階段的具有6~8片真葉的較大壯苗,下胚軸和節間短,葉片厚,色澤深,莖粗壯,根群發達。這樣定植后緩苗快,生長恢復快,對不良環境和病蟲害抵抗力強。
2、定植
定植地應選擇地勢較高較干燥處,以利排水排澇。
定植前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用土雜肥、堆肥、豬糞等有機肥4000~5000千克,可摻入過磷酸鈣20~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一起施用,以增加磷鉀的含量,于土壤耕耙均勻后整地做畦。
做畦分為平畦和壟畦,平畦一般寬1.5米,長5~7米,壟畦寬0.6米,長6~7米。
壟畦定植一般用水穩苗,即先開溝澆水再將苗子定植溝內。平畦是先挖穴栽苗,后灌水。定植密度行株距為60×50厘米,每畝2000~2200株。
3、溫度管理
定植后7~10天內,白天溫度控制在25~27℃、夜間13~15℃。
在進入蓮座期和結球期,白天溫度控制在18~20℃、夜間12~15℃。若白天溫度超過25℃,要打開薄膜放風。溫度低于17℃時要蓋膜防風。
4、肥水管理
紫甘藍需肥量大,除重施基肥外,幼苗期要少施薄施有機肥,移栽后一周應隨水施入少量氮肥(7~10公斤/畝硫酸銨)。
蓮座葉形成時追腐熟人糞尿加尿素,蓮座葉生長盛期要溝施腐熟有機肥加氮磷肥,包心的前期和中期要各施一次氮鉀肥(追肥的具體用量一般為每畝有機肥2000~3000公斤,尿素10~20公斤,過磷酸鈣10~20公斤,硫酸鉀8~10公斤)。
施氮鉀肥可以提高紫甘藍的含糖量,施氮磷肥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施磷鉀肥可以提高纖維素含量,所以紫甘藍要注意氮磷鉀肥的配合施用,這是高產優質的關鍵。
另外,如果土壤過于干旱則容易引起缺鈣現象,也就是常見的“干燒心”。
在缺硼的土壤上生長的紫甘藍會造成產品頂部發育不良,結球不緊,從而影響產量和品質,所以在紫甘藍栽培過程中也應重視鈣肥和硼肥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5、澆水
雨季下過熱雨后,要及時澆灌井水,來降低地溫,增加土壤含氧量,有利于根系生長,減少熱雨為害,同時也可以防止葉球腐爛。
6、中耕
中耕除草工作以淺中耕為宜,劃破地皮即可,以除盡雜草為主。
7、防病治蟲
①黑腐病和軟腐病: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噴施77%可殺得5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倍液。
②霜霉病:噴施64%殺毒礬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
③菌核病:噴施40%菌核凈1000倍液或50%撲海因1500倍液防治。
④蚜蟲和菜青蟲:用20%殺滅菊酯3500倍液防治。
8、收獲
紫甘藍進入結球末期后,當葉球包合達到相當緊實時,即可收獲。收獲標準是葉球緊實,切去根蒂,去掉外葉、損傷葉,做到葉球干凈,不帶泥土。有病的葉球和腐爛有污染物的葉球不能做為商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