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代理
招商專區
企業產品
最新資訊
了解本站
專題推薦
第六屆西南(成都)農資博覽會
都江堰位于四川境內,是我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今日令我們感到興奮的是,在我們參加完成都農博會之后,可以跟隨當地的旅游團前往都江堰一飽眼福。(注:門票90元)
交通概況:
都江堰市區和成都市區經成灌高速公路連接,約30分鐘車程。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60公里,另有213國道(蘭州至昆明)橫貫市境東西。 成都茶店子客運站每天6:30——20:30有發往都江堰的班車,10分鐘一班,普快車費10元,成灌高速路車費16元。 都江堰市區內公共交通也很便捷,有多路公交車通往都江堰景區。 園內小車往返15元,單程5元。
景點簡介: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時屬都安縣境而名為都安堰,宋元后稱都江被譽為“獨奇千古”的“鎮川之寶” 。建于公元前三世紀,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杰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
主要景觀: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其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調統一。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1、岷江魚嘴分水工程: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榪槎、金剛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設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洶涌的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魚嘴是以竹籠裝卵石壘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沖出山口呈彎道環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較枯,水流經魚嘴上面的彎道繞行,主流直沖內江,內江進水量約6成,外江進水量約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勢不再受彎道制約,主流直沖外江,內、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動顛倒:內江進水量約4成,外江進水量約6成。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決了內江灌區冬春季枯水期農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澇問題。
2、飛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飛沙堰溢洪道又稱“泄洪道”,具有瀉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
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3、寶瓶口引水工程:
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由于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二王廟:
二王廟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臨都江堰,原為紀念蜀王的望帝祠,齊建武(公元494~498年)時改祀李冰父子,更名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繼被皇帝敕封為王,故而后人稱之為“二王廟”。廟內主殿分別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詩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東岸,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地極清幽。是廟宇和園林相結合的著名景區。占地約5萬余平方米,主建筑約1萬平方米。二王廟分東、西兩菀,東菀為園林區,西菀為殿宇區。全廟為木穿逗結構建筑,廟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環境,依山取勢,在建筑風格上不強調中軸對稱。上下重疊交錯。宏偉秀麗,環境幽美。
伏龍觀:
伏龍觀位于離堆公園內。其下臨深潭,傳說因李冰治水時曾在這里降伏孽龍在離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龍觀”。現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內還有東漢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時的遺物——飛龍鼎。伏龍觀又名老王廟、李公詞、李公廟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撫祟實以為:“于雖齊圣,不先父食。況以公之賢: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無待乎其子。今乃數典忘祖,于掩其父得無紊欽?”
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又名“安瀾橋”、“夫妻橋”。位于都江堰魚嘴之上,橫跨內外兩江,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橋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觀。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紀)毀于戰火。古名“珠浦橋”,宋淳化元年改“評事橋”,清嘉慶建新橋更名為“安瀾橋”。原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纜橫掛江面,上鋪木板為橋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現在的橋為鋼索混凝土樁。
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現在的橋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
都江堰臥鐵:
臥鐵是埋在內江“鳳棲窩”處的淘灘標準,也是內江每年維修清淘河床深淺的標志。相傳李冰建堰時在內江河床下埋有石馬,作為每年淘灘深度的標準,后來演變為臥鐵。現有四根臥鐵分別是明朝萬歷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國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現在游客在離堆古園內噴泉處能看到的這四根臥鐵的復制品,其真品還埋在內江河床下。
點擊進入 2011成都農資會 專題,了解新鮮展會資訊!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成都農博會 熱門資訊
本屆展會信息
展會專題信息
名優企業
口碑產品
企業新聞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
火爆農化招商網客戶服務中心
關于1988.TV / 火爆文化 / 招商服務 / 宣傳推廣 / 企業合作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 公示信息 / 網站地圖 / 農化招聘 / 行業網址大全 / 熱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