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到,蘆筍得了莖枯病該如何是好呢?答案是,快快選用殺菌劑呀。不錯是這樣的,可是令我們頭疼的是,不知道該具體的防治技術呀,如果您還處于迷茫狀態,不妨來參考一下今天為大家提供的內容。
永濟市種植蘆筍面積已達0.53萬hm2,建有加工企業13家,形成了產加銷一體的產業模式,成為全市的主導產業。由于蘆筍栽植時間較長,加之筍農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人為延長采筍時間,各種病害隨之而來,其中對產量、品質影響的是莖枯病。為了產業發展,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確保產量和品質,近年來,通過對莖枯病的調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其發生原因,完善了一整套莖枯病主要侵染初生嫩莖與分枝,不侵害葉片。病斑一般為紡錘形,發病初期病斑呈水漬狀,逐漸變為黃色小斑點,后為褐色,周圍呈水腫狀,病斑為棱形或短線形,以后病斑逐漸擴大,中部凹陷變赤褐色,病斑上生有許多小黑點,是該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蘆筍生長后期,莖枯病病斑中央色澤淡化變黃白色,小黑點越為明顯。當地病株的病斑大部分都發生在主莖上,為紡錘形,屬傳播快的急性型。病斑若繞分枝一周會使整枝枯死,如繞主莖一周會造成整株干枯。
2.病原菌
該病原菌屬真菌半知菌擬莖點霉屬,病菌孢子呈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起初埋生于寄主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半露在外,分生孢子長橢圓形,單孢無色。
3.發生規律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在田間越冬,春季溫度變暖,借助風雨,在田間發病傳播,適溫度20~28~2,當溫度達25℃時,發病快。山西南部6-9月份溫度較高,一般情況下氣溫都穩定在20-30~C之間,病菌在此時期反復侵染,10月份溫度開始下降時,病菌進入越冬階段。
一、、莖枯病發病原因
1.抗病性較差的老品種面積大
我市目前蘆筍栽培的主要品種有UCl57、UC800、UC72等,占總面積80%122上,UCl57抗病性能較差,UC800、UC72雖抗病較強,但大都不是一代品種,抗病性能逐年降低,一旦環境適宜,將大面積發病。1998年發病面積較大,基本上老品種占了相當比例。
2.氣候條件有利病害發生
尤其是采筍結束后的7、8、9月份高溫高濕,正是蘆筍營養生長階段,也是病菌侵染傳播高峰期。隨著筍齡的增長,在高溫季節,據定點調查病株率基本是隨降雨次數的增加(相對濕度超過70%天數的增多),莖枯病發病率升高。
3.肥料使用不合理
氮肥用量過多,營養生長過旺,大部分筍農為追求眼前經濟效益,重施N肥或只施N肥,使筍株生長茂密,莖桿細胞壁嫩而薄,病菌極易入浸,據調查2001年蒲州鎮劉小紅畝施N、P、K三元素復合肥20kg,發病株率僅占10%,相鄰戶僅施20kg尿素,發病株率占58%。
4.清園不夠
根據當年種植經驗,目前多數農戶都及時清園,但仍有部分農戶不清園或清園不不及時。據2000年調查韓家莊謝根奎12月底就鏟除了蘆筍枯枝,清出地外燒毀,真正做到了清園,第二年發病僅占5%。春季3月份封垅前才清園的2戶,發病株率分別占58%、67%。
5.植保方針貫徹不力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防治莖枯病的指導思想。目前多數農戶重治輕防,見病才治,無病不防,造成防治上多用藥、多費功,加大成本,而效果卻不很理想。
6.用藥不科學合理
用藥不對路,治病多用預防病的保護劑 個別農戶發現有病后,才噴打代森錳鋅、多菌靈、百菌清,所以防效較差。
用藥不及時,雖用藥次數不少,但防治效果不佳 城區趙江梅雨一停就立即噴藥,結果他種的UCl57品種,用藥及時,田間基本無病株,相鄰2戶種植的UC800品種,抗病性雖好于UCl57,但因雨后沒及時噴藥,結果發病株占37%。
二、莖枯病防治措施
根據莖枯病在當地的發生特點,結合試驗研究結果,我們認為莖枯病的防治也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措施為基礎,以化學防治為輔,加強田間管理等綜合配套技術,控制莖枯病危害,保護蘆筍產業的健康發展。
1.加強種苗檢疫
嚴禁在有病區引種、調苗,嚴防病害傳播。
2.選用抗病品種
選擇荷蘭的亥林、替林、高林、巴格林等。美國的阿特拉斯、格倫維治、帝王等一代品種,根系龐大,即高產又抗病。逐步淘汰現有的二代、三代等多代老品種。
3.普及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蘆筍健壯生長,抗御各種病蟲害的重要措施。在施肥上應遵循有機、無機、生物肥三結合,氮、磷、鉀三配套的基本原則。年生育期內催芽肥重N增P補K,復壯肥N、P、K齊攻,秋發肥輕N重P、K。全年N、P、K三次施肥比例分別掌握在5:3:5、5:4:4、5:3:4要特別注意施足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據調查,20戶按配方施肥的比相鄰重施N肥與N、P、K配比不合理的戶病株率降低60%,增產50%左右。
4.及時清園
在蘆筍生長期要及時檢查,發現病株一定要割除病莖帶回燒毀,嚴防隨地丟棄或堆放于筍田附近。
入冬后清園,一般掌握在早凍午消時,除去盤根以上生長在土層內近5cm深的枯枝殘葉,除去田間及周圍病殘體并燒毀,防止隨風雨飄流再侵染。
5.嚴禁超期采筍
筍田不宜超期采筍,應掌握采收標準,一般掌握采收年(也是栽后第二年),可采25-30d,采收第二年可采40-50d,第三年采60-70d,第四至六年可采80-90d,六年以后的筍,要逐年縮短采期或用目測的辦法,表面上嫩莖數量少,粗度變細;地下根盤上看,每個鱗芽群要留1-2個鱗芽,每個根盤上要留5-7個鱗芽。以上部的光合作用正常進行,使根盤多生粗而壯的鱗芽,為來年高產打好基礎。
6.藥劑防治
(1)及時噴施殺菌劑預防
清園后,封垅前以及撒垅后,應全部噴殺菌劑,消滅土表病菌。一般應選用常規殺菌劑:如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50%多菌靈300-500倍;甲基硫菌靈700倍;75%百菌清600倍;進行地面消毒。也可用農抗120生物殺菌劑200倍液噴灑。亦可灌根。
(2)加強嫩莖初生期保護
6、7月份采筍結束后,筍叢不斷增粗加密,此期雨季來臨,正是病菌侵染的一個高峰期。也是重點防護期,無論有病無病,都應進行防治。一般無病田,除田間消毒外,應掌握在撒垅后,幼莖抽莖前期開始預防,個莖開始分枝時,立即噴常規的保護劑,如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百菌清等500-800倍液均可;病田必須噴施殺菌劑。一般選用12.5%的禾果利1000-2000倍;進口的40%百可得800-1000倍噴霧。
(3)加大發病高峰期保護
8、9兩個個月是莖枯病發病的高峰期,一般掌握無病田塊可噴殺菌保護劑型或殺菌劑型,但有病田必須噴、殺菌劑型,否則影響防治效果。防治時間應在雨停后立即噴藥。此時用蘆筍青2號,選用具有預防、、鏟除三大功能的12.5%禾果利(又名稀唑醇)2000倍;今年推廣的三唑類殺菌劑型50%腈菌唑2000-2500倍;還有對作物無污染、對綠色食品發展有益的生物殺菌劑型農抗120,一般用500-600倍液,涂莖噴打均可。
學以致用,您的農作物會長的更加健壯。希望以上方法能給大家帶來些許幫助。[火爆農化招商網:李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