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收季節,很多農民又在犯難,今年的玉米秸稈怎么處理?扔又沒地方扔,堆也沒地方堆,這可怎么辦?其實,秸桿真是個好東西,用途多多,關鍵是看你怎么用、能不能用好。很多農民因為不會用或者嫌麻煩,還是偷偷摸摸地焚燒秸稈,這樣做有很多弊端,我們以前也多次做過分析。這里,我們就來看看合理利用秸稈的幾種做法,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鑒……
大田:直接進行秸稈還田
秸稈使用簡單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還田,這也是各地大力推廣的模式,隨著玉米聯合收割機的迅速推廣,這種形式也越來越普遍。因為化肥的大量施用,大田中有機肥的用量越來越少,不利于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稈經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內的有機質、增加土壤生物活性、提高肥力,效果良好。
秸稈還田好處多多,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農民朋友特別注意。尤其是一些剛推廣秸稈還田的地區,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
一是病蟲草害增多。一般條件下,秸稈還田后進行連作,病蟲草害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因此,秸稈還田更適合建立在輪作的基礎上。如果連作情況下還田秸稈,則應采用翻耕還田,而不能采用耙耕淺層還田。
二是秸稈還田后與下茬作物爭水爭肥,影響下茬作物長勢。秸稈還田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開始逐步分解,而微生物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氮等營養,與下茬作物爭水爭肥,造成下茬小麥出苗差、苗期長勢弱等問題。一般情況下,每畝玉米收獲后留在土壤中的秸稈、根系等可達600-800公斤,要調整到的分解碳氮比,需要額外補充尿素25-30公斤,才可達到較好的效果。
棚室:秸稈反應堆+沼氣池+秸稈覆蓋+秸稈保溫
棚室蔬菜生產中,用到玉米秸稈的地方也很多。下面,我們就介紹幾個常用的例子。
1.秸稈反應堆——深冬蔬菜高產的秘密武器
秸稈反應堆技術突出的作用就是改善棚室環境,提高蔬菜應對惡劣天氣的能力,使產量更加穩定。秸稈生物反應堆分解時,會產生大量的熱和二氧化碳,使地溫提高2-5℃,并大大增強了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促根壯根,提高蔬菜抗逆性;二氧化碳濃度的提高,可促使光合速率提高,有利于在更短的時間內積累更多的有機營養,對深冬通風較少的棚室蔬菜尤其重要。
秸稈生物反應堆如何用呢?其實很簡單,在定植前一月,每兩行蔬菜挖一條寬50厘米、深35-40厘米的溝,鋪入厚15-20厘米的玉米秸稈壓實,均勻撒上氮肥以及拌好的菌種即可。填土時,應注意每行兩頭要留出25cm的空隙,每米保留一個透氣孔(可用成小捆的麥稈等豎插),能讓二氧化碳順利排出。填土厚度為20-25厘米,能起大壟,將蔬菜定植在大壟兩側即可。
2.沼氣池——廢料變多寶
目前,山東壽光紀臺鎮、孫家集街道等地不少村中都發展了一大批棚室沼氣池,可利用蔬菜秸稈、玉米秸稈、雜草等發酵,產生沼氣、沼液、沼渣等。沼氣可以用來做飯、照明、取暖;經發酵處理后的沼液無病無蟲,養分含量高、全,可直接作為沖施肥或葉面肥用,效果良好;沼渣營養豐富,,不僅可以作為大棚蔬菜的基肥,還可以作魚、豬等動物的飼料添加劑,用途廣,效果好。
沼氣池可連續使用,按照沼氣用量確定投料量,之后可一邊抽取沼液沼渣,一邊往里面投入秸稈等原料,能夠連續使用。沼氣雖好,但在一些方面也要注意:時常檢查通氣管道的密封,確保不漏氣,嚴禁在沼氣池周圍或管道周圍點火;沼氣池的時候事前一定要通風,沒有通風的嚴禁下池;脫硫凈化器要隨時清洗晾曬,一般晾曬在48小時以上,以便能起到很好的凈化作用。
3.秸稈與地膜間隔覆蓋,效果更佳
往年,很多菜農都是采用全棚覆蓋地膜的方式。這種方式,操作行的地膜經過無數次的踩踏,與地表緊密貼合在一起,使得操作行土壤的透氣性極差,不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缺點明顯。而在操作行鋪上秸稈就不一樣了。覆蓋秸稈一是可以避免操作行踩踏對土壤結構的破壞,保持土壤透氣性;二是可以調控棚內空氣濕度,秸稈可以在夜間棚內濕度高時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棚內濕度相對穩定,減少病害發生;三是秸稈腐爛分解時產生大量的熱和二氧化碳,補充土壤有機質,增強蔬菜抗逆性。
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非常適合蔬菜大棚使用。入冬后,可直接將粉碎的玉米秸稈等鋪在操作行中,厚3-6厘米即可。
另外,一些地方建造的大棚,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墻體不斷變薄,保溫性變差。此時,菜農可以在后墻和山墻處堆積秸稈,然后覆蓋地膜,可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