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小麥晚播,群體偏小,個體偏弱,可以通過使用三元(NPK各15%)高效復合肥來增強小麥的“體質”。同時,必須抓住早春返青期,因苗制宜分類管理,促弱轉壯,及時防治病蟲草害,清溝理墑,防止漬害。
(一)施好壯蘗肥,促弱轉壯。對群體過小(群體莖蘗數小于30萬/畝)的麥田,要在2月份畝施10-15公斤三元(NPK各15%)高效復合肥,對苗情過弱的稻茬麥每畝加施5公斤尿素,促進弱苗轉壯,提高分蘗發生與成穗率。對于群體正常麥田,應控制早春施肥。墑情較差的麥田,應在返青期追肥澆水,抗旱促苗壯。
(二)清溝理墑,防漬防旱。在小麥拔節前,未開好排水溝的麥田,要抓住晴天盡早開好麥田三溝,開溝泥土要均勻散開,不損傷麥苗。已開好溝的麥田,要及時疏通,排水暢通,做到雨止田干、溝無積水,麥田外三溝也要暢通。
(三)重施拔節肥,壯稈大穗。對群體莖蘗數適宜的一、二類苗麥田,在葉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節間接近定長時追施拔節肥,一般畝施尿素和三元復合肥各7-10公斤。對群體過大,葉色未正常褪淡的麥田,適當推遲施用拔節肥,以防止倒伏。對群體過小、穗數不足的三類苗和脫肥變黃嚴重麥田,可適當提早施用拔節肥。
(四)防御凍害,及早補救。在小麥凍害發生后2-3天調查幼穗受凍的程度,對莖蘗受凍死亡率超過10%以上的麥田要及時追施恢復肥。一般莖蘗受凍死亡率在10%-30%的麥田,可追施尿素4-5公斤/畝,超30%的麥田莖蘗受凍死亡率每增10個百分點,需增加尿素2-3公斤/畝,但上限值不宜超過15公斤/畝。
(五)防病治蟲,化學除草。重點加強赤霉病、白粉病、紋枯病和銹病等病蟲害的測報和防治,特別注意抽穗期和開花初期赤霉病防治工作。各地要根據雜草種類及時進行化學除草、控制雜草危害。對群體過大、有倒伏風險麥田,應適時鎮壓控旺或化控防倒。
嚴格按照當地的氣候以及小麥的長勢來科學管理小麥,堅持促控結合,以促為主,加強分類指導,科學運籌肥水,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構建合理群體,奠定豐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