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規模經營業為流通企業帶來很多契機。從流通行業發展方向上,此次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預示著新的農村土地經營方式變革已步入快車道。適度規模經營衍生出的是新的農資消費主體,相較于一家一戶農業生產的兼業化、副業化特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資消費主體表現為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的生產經營,生產的目的也從原來的解決生存問題過渡到以盈利為目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變化必然帶來農資消費需求的變化,并終迫使農資供給主體的變革。農資行業原有的產業鏈條和交易結構已無法適應市場需求,缺陷越來越明顯,農資行業新的發展方向將是上游農資廠家走向整合、下游生產主體形成組織、中游的流通主體(代理商、零售商)集成服務;農資流通主體的變革為激烈,代理商由傳統批發向市場交易內部化即內部一體化轉變,零售商由單元小額零售向以村級小型合作社為基礎的板塊式團購轉變,一些不能適應行業發展方向已不具備存在價值的農資經營主體將被迫退出歷史舞臺。
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傳統農戶讓位于四類組織。伴隨著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推進,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農民種植大戶、農合組織、協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四類組織日益崛起,他們代表著農業先進生產力的未來。加快與這四類組織的融合,是一種創新營銷服務對象的過程,是一種前瞻之舉。農資企業需志存高遠,從戰略層面進行前瞻性的思考,調思維、調結構、調要素,致力于打造全新的經營模式、合作模式、盈利模式。這其中,理念創新是前提和根本。要以理念創新為突破口,謀劃創新驅動策略,推動農資行業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新的市場流通格局。
據了解,截至2012年12月底,經營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超過270多萬戶;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規模經營的發展對農資企業營銷思路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龍文軍認為,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對農資行業發展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他表示,通過在基層調研的情況看,首先,基層有很多農資經銷商直接跟規模經營大戶打交道,開展了整體批發銷售,減少了物流成本、交易成本;其次,很多農資經銷商在政策的指導下,開始成立類似的土地托管合作社,他們本身擁有豐富的農資資源,再嫁接上國家政策,疊加效應非常突出,很容易形成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當前的政策下,農資經銷商既可以聯合經營大戶繼續擴大利潤空間,同時也可以運用政策,探索農業服務多元化的路子,成為農業生產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