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是我國雙季稻主要種植區域。據氣象預測,2023年6—8月長江中下游地區雨季開始時間較往年偏早,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局部可能發生旱情,華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將會對早稻秸稈還田產生一定影響。雙季稻早稻收割結束一周左右,晚稻即開始栽插,秸稈還田茬口十分緊張。針對雙季稻之間的騰茬期特點和天氣情況,要“因地施策、分類管理;機械配套、規范作業;綜合防控、精準施肥”,加強早稻秸稈還田管理,提高后茬晚稻種植質量,確保晚稻穩產豐收。
因時因地施策分類管理田塊
早稻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割,收割前5—7天斷水排水,搶晴天收割。早稻秸稈及時粉碎還田,有助于補充土壤養分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但還田作業前要注意田塊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對病蟲害較嚴重地塊的秸稈進行收集離田并進行化處置,避免因秸稈本身攜帶病菌、蟲卵等導致晚稻和來年作物病蟲害發生風險的可能性加大。對存在重金屬超標風險的利用類稻田建議進行秸稈離田處理。
選擇合理機具嚴控作業要求
為節約成本、不誤農時,建議選用配備秸稈粉碎裝置和拋撒裝置的全喂入或半喂入式的聯合收割機,在水稻收獲的同時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整個田面并形成覆蓋。作業前,認真檢查秸稈粉碎和拋撒裝置的作業狀態,及時更換潤滑油、磨損嚴重的錘爪或甩刀等部件。作業時,在收割水稻的同時將秸稈就地粉碎,均勻拋撒在整個稻田地表并形成覆蓋。
1、低留茬粉碎還田
合理調節切割裝置,秸稈留茬高度≤15cm,粉碎長度≤10cm,成撕裂狀,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通過加裝均勻拋撒裝置板控制秸稈拋撒力度、方向和范圍,提高均勻度,覆蓋整個作業幅寬,拋撒不均勻率≤15%。
2、高留茬還田
秸稈留茬高度25—30cm,粉碎長度≤10cm,成撕裂狀,秸稈粉碎長度及留茬高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通過加裝均勻拋撒裝置板控制秸稈拋撒力度、方向和范圍,提高均勻度,覆蓋整個作業幅寬,拋撒不均勻率≤15%。
科學泡田整地 確保晚稻種植
使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早稻后放水泡田和犁耙田,再使用插秧機進行插秧。早稻秸稈還田后犁耙田時可把基肥、除草劑等一同施入。
1、旋耕整地
低留茬粉碎還田,秸稈粉碎拋撒后放水泡田,水深3—5cm,通常浸泡1—3天,泡田后施肥,適當增加氮肥基施比例,秸稈泡軟后用滅茬旋耕機將稻茬粉碎,水稻秸稈翻入土壤10—15cm以下,扣垡嚴密,要求稻茬粉碎率≥95%,90%以上的秸稈埋入10cm土層中,表面秸稈殘留率應小于10%,待平整沉實1—3天后插秧。
2、噴施秸稈腐稈液(劑)加快秸稈腐熟方法
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選用促進秸稈腐熟效果明顯的腐稈液(劑)。將秸稈粉碎拋撒田面后,采用無人機噴灑腐稈液(劑)、每畝配施尿素6—8公斤或碳銨20公斤。田面儲水7—10厘米,水漚7—12天,秸稈即可軟腐。秸稈軟腐后可犁耙田插秧。
3、直接攪漿整地
水稻秸稈高留茬還田后放水泡田3天以上,采用滑切刀的攪漿機進行攪漿平地作業,攪漿深度12—15cm,攪漿作業1—2遍,作業水深在1—3cm的“花達水”狀態;將稻茬和秸稈埋入泥中12—15cm,無漂浮。待平整沉實3—5天后插秧。
防控病蟲草害抓好水肥管理
1、防控病蟲草害
做好病蟲草害預測預報、開展統防統治,并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根據田間草害情況,移栽稻插秧前結合耕整地,施除草劑封殺雜草,苗期進行第二次除草,分蘗末期根據草害情況選擇進行第三次除草。病蟲害重點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生長前期主要防治稻瘟病葉瘟,可結合防治紋枯病用藥防治。水稻破口前后重點用藥防治穗頸瘟和稻曲病。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晚稻施用首次追肥(大約插秧后一周左右)后每畝施用100公斤米糠均勻撒施在有水層的田面。
2、水分管理
水稻苗期,采取淺水勤灌、間歇露田的灌溉方式,之后結合施分蘗肥保持2—3cm淺水層。拔節后淺水層間歇灌溉,分蘗盛期(每畝達到20萬有效穗)建議進行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出穗期保持淺水,齊穗后間歇灌溉,臘熟末期停灌,黃熟排干,以促進土壤氣交換和有毒有害氣體釋放,改善土壤通氣性。
3、養分管理
為防止早稻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與晚稻爭氮的現象,根據秸稈還田前期耗氮、后期釋氮的特點,在總施肥不增加的前提下,可適當氮肥前移,增加氮肥基肥用量。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中產田塊(目標產量450—600kg/畝),每畝大田總用肥量折純氮9—12kg,五氧化二磷4—5kg,氧化鉀5—6kg。其中氮肥70%—80%作為基肥,土壤犁耙田時施用,20%—30%作為回青分蘗肥施用;鉀肥50%—60%作為基肥施用,40%—50%作為穗肥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