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要求,切實做好糧食及油料作物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制定了大豆疫病防控技術方案。
大豆疫霉病菌是全國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也是我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該病菌主要通過土壤、病殘體及種子表皮內的卵孢子進行傳播,在大豆的整個生育期均可侵染并造成危害,在感病品種上可造成產量損失25%-50%,個別高感品種可達100%。當前,大豆疫病已在黑龍江、內蒙古、安徽、河南等省(區)發生分布,隨著大豆種植面積擴大,疫情進一步擴散危害風險較高,對大豆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為做好大豆疫病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防控目標
以控傳播、減損失為目標,加強發生區檢疫監管和綜合治理,防范疫情大范圍傳播,力爭將發病田塊危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加強未發生區疫情監測調查,及時發現并快速處置新發疫點,力爭疫情處置率達100%。
防控策略
實行“分類指導、分區治理、綜合防控”的防控策略,建立“政府主導、屬地管理、聯防聯控”的防控機制。加強省際間工作聯動和信息互通,加強植保植檢與種業管理、農機農藝等部門協同,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運用力度,集成適宜于不同區域、不同生產模式的綜合防控技術。
區域重點
根據全國大豆產業發展布局和大豆疫病發生分布情況,分為發生區和未發生區,堅持因地制宜,實施分類指導、分區治理。
(一)發生區。包括黑龍江北部、東南部,以及內蒙古、安徽、河南的疫情發生縣(區)。相關植物檢疫機構要嚴格調運檢疫檢查,準確查清疫情發生分布范圍,掌握疫情動態,對發生范圍小的零星疫點,推進輪作休耕,發生范圍較大的地區,指導農戶起壟種植、選用抗病品種,組織開展藥劑篩選試驗示范。
(二)未發生區。包括現有發生區以外的其他大豆產區。相關植物檢疫機構要加強調入轄區的大豆種子抽樣復檢,積極開展監測調查,適時發布預警預報,指導生產經營者發現疫情及時處置。
防控措施
(一)強化檢疫監管。發生區植物檢疫機構要嚴格按照《大豆種子產地檢疫規程》規定的時間、頻次和覆蓋面開展田間監測調查,從大豆種子生產基地調運種子憑《產地檢疫合格證》換發《植物檢疫證書》,嚴禁無證調運。未發生區植物檢疫機構要重點加強來自發生區的大豆種子復檢,發現疫情的不得作為種用。
(二)加強監測調查。各大豆生產區植物檢疫機構要按照本地區大豆生產布局,優化調整疫情監測點,在大豆的苗期、成株期、結莢期各監測調查1次,大豆種子生產繁育田塊要適當增加調查次數,有條件的地區還可在播種前進行土壤檢測。各地要嚴格執行《農業植物疫情報告與發布管理辦法》,及時準確報送疫情信息,嚴禁謊報、瞞報,避免漏報、遲報,同時,要加強疫情信息分析研判,適時發布預警預報,指導生產經營主體進行科學防控。
(三)推進綜合防控。農業防控,上一年度發生嚴重的地塊要與玉米和小麥等非寄主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監測調查發現的零星病株要及時拔除、集中清理;指導農戶選用高產抗病品種;做好深松整地或耕翻整地,增加中耕次數,加強水、肥管理,避免在低洼、排水不良或粘土地塊種植,雨后及時排除積水;瘜W防控,組織篩選試驗示范用于拌種、包衣或生長期噴霧的新型藥劑,對較重的地塊,根據試驗結果,指導農戶選用適宜藥劑進行應急防控,減輕危害損失。來源:全國農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