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蘗期的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在有效分蘗期內全力創造更適宜的水、肥、溫度等條件,促進早返青、早分蘗、控制無效分蘗、防治病蟲草害,適時進入生育轉換期,為收獲足夠穗數、爭取大穗和抽穗奠定基礎。
一、淺水灌溉
水稻插秧后進入返青期,此時應以不淹沒秧心的深水層為宜,保溫保濕,促進返青和生根。返青后進入分蘗階段,應撤水并保持2-3厘米的淺水層,提高地溫,促進分蘗。當水稻總莖數達到常年收獲穗數的80%以上時,應撤水曬田5-7天,曬到地表發白出現龜裂,以便控制無效分蘗,鹽堿土稻區如需控制分蘗,應酌情灌深水層。曬田過后恢復3厘米左右的淺水層管理。灌水方法一般早、晚灌水,井灌稻區應采取設曬水池、延長灌水渠等井水增溫措施,并勤換進水口。
二、追施分蘗肥
水稻返青后便進入分蘗階段,吸收水肥能力和需肥量逐漸增加,應及時追施分蘗肥。分蘗肥占總氮肥施用量的30%左右,一般折合公頃追尿素65公斤左右。為確保肥效發揮在盛蘗期和有效分蘗臨界期,建議分蘗肥分兩次施用。頭次是返青后立即施蘗肥的70%,間隔12天左右追施第二次,看苗追肥,哪里長勢弱就追在哪里。需要注意的是:如返青階段遇持續低溫寡照天氣,返青期延長,甚至大緩苗,切忌盲目增加追施氮肥量,要在控制氮肥總量的基礎上,少施勤施,避免后期貪青和倒伏。
三、防控病蟲草害
重點做好“兩蟲一病”的防控和田間雜草的防除工作,要根據發生情況,及時噴藥防控。
(一)潛葉蠅:6月上旬幼蟲潛食稻葉危害,受害的葉片多漂浮在水面上,秧苗細弱、灌水過深的田塊易發,如遇上持續低溫寡照天氣,嚴重的造成死苗。可在幼蟲發生初期將田間撤至2厘米的淺水層,選用阿維毒死蜱、吡蟲啉等殺蟲劑噴霧防治。
(二)負泥蟲:又稱背糞蟲,其成蟲、幼蟲沿葉脈取食葉肉,在葉尖部分則食穿表皮,造成葉片變白,延緩生長。可在初發期和盛發期噴施高效氯氰菊酯防治。
(三)稻瘟病:分蘗期主要容易發生葉瘟,此期遇到連續陰雨天氣,應進行重點監控,做好預測預報。可在發生初期噴施稻瘟靈+春雷霉素。
(四)除草:在稗草1.5葉期,可在插秧后7-10天,用50%苯噻草胺或30%阿羅津,10%芐嘧磺隆,毒土、毒肥法施入,水層3-5厘米,保持5-7天。當稗草超過4葉期時,可用50%二氯喹啉酸噴霧,施藥前一天排水,施藥后1-2天灌水正常管理。防除三棱草,可在水稻有效分蘗末期,選用48%苯達松混配56%二甲四氯噴霧;也可選用46%莎闊丹噴霧。施藥前一天排干田間水,施藥后第二天灌水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