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原則,小麥病蟲害防治以條銹病為主,兼顧其他病蟲害,以合理布局抗病良種、優化農業防控措施為基礎,抓好冬繁區防控壓菌源、春季流行區治早治小控危害,抓住關鍵時機和落實關鍵措施,切實提高防效,減輕危害損失。
一、選用抗(耐)病良種
種植抗(耐)病品種是防止或減輕病蟲發生危害的根本措施。在做好品種抗病性監測的基礎上,擴大抗、耐病品種種植面積。隴南、天水等麥區可選用蘭天、中梁、天選、成縣、西農、伊農系等抗(耐)病品種;平涼、慶陽等麥區可選用隴鑒、隴育、寧麥系等抗(耐)病品種;中西部地區麥區可選用蘭天、臨農系等抗(耐)病品種。
二、加強農業防控措施
農業防控是控制或延緩病蟲發生危害的重要措施。推行精細整地、適墑適期適量播種,以及播后鎮壓和及時灌溉等農藝措施,力爭一播全苗、勻苗、壯苗,提高植株抗病蟲能力。條銹病越夏區播前或播后苗前,應采取人工鏟除或噴施除草劑等,自生麥苗和地邊雜草,降低秋苗侵染幾率。
三、加強發病期監測和大田防治
早春全面落實“帶藥偵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打點保面預防控制措施,壓低菌源基數,降低后期大面積流行風險,減輕當地危害損失,減少向黃淮海等小麥主產區傳播擴散菌源。2月下旬開始,加強監測預警,一旦發現,立即組織全面普查,打點保面、嚴控發病中心,春季大面積發生時,及時組織專業化防治組織,選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環唑、己唑醇、丙環唑等高效低風險防治藥劑,開展統防統治和應急防治,嚴防大面積流行危害。
四、大力推行秋播藥劑拌種和秋苗防治
秋播種子藥劑處理是預防和控制土傳、種傳病蟲和地下害蟲以及苗期病蟲害發生危害的關鍵措施。采取示范引導與組織發動相結合的辦法,努力做到藥劑拌種全覆蓋。結合小麥重大病蟲統防統治項目的實施,重點縣(區)在鄉(鎮)設立拌種示范片,在村、組設立示范點,落實統一組織,統一供藥,統一技術,統一拌種的“四統一”拌種技術。選用戊唑醇、三唑酮等藥劑包衣或拌種,預防苗期條銹病、白粉病,兼治后期黑穗病。有條件地區要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采用生物農藥開展防治。根據秋苗發病情況,及時對發病田塊進行“挑治”,特別是在隴南、天水等菌源區,加強病情監測,對發病較重的田塊及時選用三唑類、烯唑醇、丙環唑等藥劑進行統防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