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是一種我們熟悉的水果,它不但食用價值高,而且還有藥用價值,楊梅的種植也是一種有很高經濟價值的果樹。那么楊梅該如何育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楊梅育苗技術,大家一起看看吧!
(一)實生育苗
1、密播育苗 采種:收集樹體健壯、充分成熟的果實(可以是落地果)倒入木桶(盆)中,置于流水處,搓洗耳恭聽并漂去果肉,將種子攤于陰涼處晾干。整地:選擇光照充足、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地塊作苗床、深翻,均勻撒施鈣鎂磷肥(0.1~0.3公斤/平方米)后細耙、平整,開好排水溝。播種:將晾干的種子密播于苗床上,密度以種子不堆層(2.5~3公斤/平方米為度),以細砂或細肥土蓋沒種子(厚度≤1厘米),用清水淋濕苗床后平蓋農膜,膜上覆土和雜草(厚度>10厘米),種子在立春前后發出根芽原始全(“露白”)。拱膜:立春前后定期抽查種子的生理動態,發現“露白”的跡象,即適時輕除膜上覆蓋物并改平膜為拱膜。促苗:拱膜后注意溫、濕、氣的調節(晴天10~16小時須揭拱棚兩端降溫,換氣,3~7天噴灑1次清水),嚴防鼠害;當苗長到二葉一心時,明天白天應揭全膜煉苗、促長。
2、小苗移栽 整地:選擇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排灌良好的地塊作圃地,撒施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和鈣鎂磷肥、復合肥(各0.1公斤~0.4公斤/平方米)后深翻,細耕、平整,開好排水溝。移苗:當苗3~4葉1心時,選陰天或晴天早晚移栽(株距12×20厘米),滿意栽正、栽齊、栽淺(不露根),澆足定根水。
3、促成壯苗 肥水管理:移栽后1周內的晴天,每天實充1次水,以后如遇干旱,及時澆水,當苗木恢復生長后,不定期補充根肥和葉肥。病蟲防治:楊梅實生苗的抗逆性強,基本上不需施藥。如出現病、蟲害現象,可對癥噴施殺菌、殺蟲劑。雜草:尤其是5~7月間要做到“除小”、“除了”。控高增粗:粗度是楊梅實生苗出圃的關鍵指標。當苗高>40厘米時,可采取反復摘心,噴施“矮壯素”、“多效唑”等方法增粗,確保當年出圃(達到嫁接規格)。
(二)嫁接育苗
1、砧木培育
楊梅嫁接的砧木為楊梅或野生楊梅的實生苗,其中又以野生楊梅砧為好。砧木播種宜選核仁充實度高的種子。播種地選擇排水良好,且澆灌方便,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田地。種子采集后,洗凈附著物,并除去秕子,晾干即播或貯藏待用。貯藏可用3份干凈的濕沙和1份種子混合,沙的濕度以手握團而不滴水即可,種子與沙混合后在室外貯藏,即進行種子的層積處理,以種子充分成熟,提高發芽率。種子層積處理到10~12月份,即可進行苗床播種。播種有撒播或條播。若撒播,每畝播種量300公斤左右;條播每畝用種100公斤左右。經1年培育管理后,實生苗粗度達到0.6~1厘米以上,就可進行嫁接。
2、嫁接方法
楊梅一般采用枝接,嫁接時期從2月下旬至4月下旬均可,以適當早接為好。接穗多采盛果期的優良母株樹冠上部向陽面粗壯的上年生枝條,粗度在0.5~0.8厘米,接穗可以是隨采隨用。
嫁接方法常用的有切接、劈接和切腹接。
若是采用條播的實生苗砧,可以就地嫁接。但在嫁接前1周,用鋤頭在砧木兩側深深切入,切斷主根與部分側根,以減緩砧木的生長勢,利于嫁接成活。大多數果農采用掘接,就是將砧木挖回室內,嫁接好以后再栽植于圃地。根據當地果農多年的實踐經驗,培育嫁接苗的圃地,不宜用育過苗或種植過其他作物的土地(熟地),可以選用剛開墾的山坡地(生地)育苗。凡是在生地育的楊梅嫁接苗,要比熟地的長得好,出圃率高。
(三)壓條育苗
因為楊梅的壓條繁殖繁殖系數低,成活率低,以及根系不發達,在楊梅生產上很少應用。目前應用的壓條種類,依其壓條部位離開地面與否大致分為高壓與低壓兩種。現簡要介紹如下。
1、低壓育苗
通常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進行,選擇樹冠低矮的母樹,在樹冠的下方松土,以砂和焦泥灰拌和作成平坦的地盤。選擇接近地面的1-2厘米粗的生長粗壯、葉色濃綠、葉片完整的枝條作為壓條,把準備壓到地下的枝條進行刻傷或環狀剝皮再壓入土中,壓入土壤的深度約15厘米,使上部的枝條直立,不要損傷葉子,在地上部分保留50-60厘米長的枝條,盡量使其直立,在土面上再壓石塊,以保持濕度。經一年左右在刻傷處會長出較多的根,在4月份起苗時使其與母株分離,于苗圃中再培育1-2年,種植到果園中,種植以后培育得法,幾年后即開始結果。
有的地方將4-5年生的幼樹砍去樹冠,使其發生萌蘗,再用堆土法進行壓條,由于新抽的枝條,生活力強,發根較好。采用這種辦法育苗,一株母樹可以培育出15-20株苗木。
2、高壓育苗
高壓育苗是離開地面在樹冠上部進行的。選擇適當的枝條進行壓條,待發根以后與母樹切離,另行種植。高壓育苗可以使結果提早,縮短營養期,簡化育苗手續。
高壓育苗操作的方法是,選擇長40-50厘米、粗2-3厘米的枝條,在欲壓條的部位進行環狀剝皮,剝皮的寬度3厘米,在剝皮處的上下端20厘米覆上潮濕的苔蘚,苔蘚外包一層薄膜,扎緊薄膜兩端,以免水份散失。
壓條以后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保持苔蘚的濕潤狀態,如遇干燥要及時澆水,冬季在薄膜的外部縛草保溫,以防凍結。
壓條以后30-40天在切口部位開始形成愈傷組織,以4月份壓條的愈傷組織發育佳,在11月份壓條的生長較差。
在3-6月份壓條的,都是到9月上旬氣溫開始下降以后再發根,10月份壓條的到第二年的5月份才發根,以6月份壓條的時間***短,所以高壓時期以6月份為佳。
(四)扦插育苗
(1)圃地選擇。在坡度平緩山地,四周用磚塊砌成插床,床長不限,寬0.8米,床底墊10厘米厚的碎石,再鋪上10~15厘米厚的山泥,以作扦插基質,后用0.04%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苗床消毒。
(2)插條選取。以樹冠外圍的一年生春夏梢或當年生的夏梢(半木質化),剪去先端不充實部分,在枝條的基端緊靠1個節的下方,用刀削平,每插條留葉3~5片,長度約12~15厘米。每百枝為1束,把枝基部浸在萘乙酸等生長素溶液中,約經12小時在插條基部呈現褐紅色時取出。如浸的時間過長,基部會出現紫褐色,應用清水將其洗到褐紅色為止。
(3)扦插時間。春季扦插在4月中旬進行,夏季扦插在7月下旬進行。
(4)扦插方法。插條的行株距為10厘米×8厘米,將插條的一半長度插入基質中,插后即澆水,使枝土密接。上搭薄膜棚兩層,低棚呈弓形,中間高點離床面0.8米;高棚高1.8米,其頂部覆蓋兩層蘆簾,棚四周再掛一層蘆簾。
(5)插床管理。床內溫濕度調節,主要靠棚膜的開閉和澆水來控制。在4月下旬到6月下旬,棚內溫度控制在25~28℃,插后兩個月內相對濕度保持在90%~95%,以后再降至85%左右。在一般情況下,春秋兩季每月澆水1次,夏季須每周1次。盛夏溫度過高時,可暫時揭去棚膜,必要時每天淋水1次,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各噴灑1次波爾多液防病。
(6)成活因素。楊梅扦插苗能否發根成活,除與苗床管理技術密切相關外,還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①棚膜的色澤和生長素濃度。據試驗,在黃色棚膜下,用20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插條基部的,其發根率達51.5%;用5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的發根率22.7%;清水(對照)處理的發根率4.8%,在白色棚膜下,用2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的發根率12.1%;50毫克/升的萘乙酸處理的發根率6.1%;清水(對照)處理的發根率3.5%。
②扦插基質種類。據試驗,不同的基質對扦插發根有不同的效果。用山泥作基質的發根率達50%,而以珍珠巖作基質的發根率21%,用礱糖灰作基質的則不發根。
以上就是楊梅育苗技術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