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多發生在近地面莖基部。萵筍菌核病除為害萵筍外,還可為害瓜類、番茄、蘿卜、白菜等多種作物,對作物危害極大。那么,萵筍菌核病有哪些危害癥狀呢?萵筍菌核病有沒有好的防治方法呢?一起來看下。
萵筍菌核病有哪些危害癥狀?
萵筍菌核病主要為害結球萵筍的莖基部或莖用萵筍的基部。莖染病,植株近地面莖部先受害,病斑初為褐色水漬狀,發展后成軟腐狀,并在被害部位密生絮狀白色菌絲體,后期產生黑色菌核。
葉片感病后變黃,萎蔫。留種植株發病后期,剝開莖部,內壁可見有許多黑色菌核。發病嚴重的植株常因此病而腐爛死亡,或生長不良,或不能食用。
萵筍菌核病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及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在環境條件適宜時,菌核萌發產生子囊盤,子囊盤散放出的子囊孢子借氣流傳播蔓延,穿過寄主表皮角質層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通過病、健株間的接觸,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為害。菌核存活適宜干燥土壤,可存活3年以上,浸入水中約存活1個月。病菌喜溫暖潮濕的環境,溫度為20℃左右,相對濕度85%以上;容易感病生育期在根莖膨大期到采收期。
長江中下游地區萵筍菌核病的主要發病盛期,春季在3-5月,秋季在10-12月。早春多雨或入梅早、雨量多的年份發病重;秋季多雨、多霧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前茬作物菌核病嚴重,殘留菌核量多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萵筍菌核病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耐病品種紅葉萵筍、特耐寒二白皮等。
2、種子收獲時防止菌核和病株殘屑混入,收獲后種子內混雜的菌核。播種前篩去菌核,汰核后,用清水洗凈后再播種。
3、利用保護地的夏季休閑期,可在保護地內灌水后覆蓋地膜,閉棚升溫幾日,利用高溫殺死部分菌核。
4、發病地塊與水生蔬菜輪作1-2年,減少田間病原菌。
5、及時拔除田間病株,收獲后病殘體,并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減少田間病原菌;防止病株混入肥料堆,隨肥料再次帶入田中。
6、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霧防治2-3次。藥劑可選40%嘧霉胺懸浮劑1000倍液、43%戊唑醇懸浮劑4000-6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l000倍液、25%異菌脲。錳鋅。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環丙胺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
以上就是萵筍菌核病有哪些危害癥狀?萵筍菌核病防治方法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