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黃斑病,是子囊菌亞門球腔菌屬的柑橘球腔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葉和落葉中越冬。第二年春子囊果釋放子囊孢子借風雨等傳播。子囊孢子萌發后并不立即侵入葉片,芽管附著在葉片表面伸長發育成表生菌絲,產生分生孢子后再從氣孔侵入葉片,經2~4個月潛伏期后才表現癥狀。該病原菌生長適溫為25℃左右,5~6月溫暖多雨,有利子囊孢子的形成、釋放和傳播為害,是該病發病的高峰期。
一、田間診斷
1、脂點黃斑病:在田間表現有三種類型癥狀,①脂點黃斑型:主要發生在春梢;背先出現針頭大小的褪色小點,對光透視呈半透明狀,后擴展成黃色斑塊,葉背病斑上出現疤疹狀淡黃色突起小粒點,隨病斑擴展和老化,小粒點顏色加深,變成黃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與脂斑對應的葉片正面上,形成不規則的黃色斑塊,邊緣不明顯;
②褐色小圓星型:主要發生在秋梢;初期葉片表面出現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圓形斑點,后擴展成直徑1~3mm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灰褐色,邊緣顏色深且隆起,后期呈灰白色,其上布滿黑色小粒點;
③混合型:主要發生在夏梢,即在同一張病葉上,同時發生脂點黃斑型和褐色小圓星型的病斑。
2、擬脂點黃斑病:擬脂點黃斑病與脂點黃斑病相似,顏色黑褐色,微凸。
二、發病規律
本病是由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多以菌絲體在樹上病葉或落地的病葉中越冬,也可在樹枝上越冬;當春天氣溫回升到20℃以上,病葉經雨水濕潤,產生大量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本病周年都有發生,尤以5~10月發生較多;樹齡大發病重,幼齡和成齡樹發病輕;春梢發病比夏梢、秋梢嚴重;柑桔樹受凍害、日灼、機械損傷、蟲傷等造成傷口是本病發生流行的重要條件;歷年發病重,冬季清園不到位,老病葉多的果園,當年發病就會重;果園失管,樹冠郁蔽,樹勢弱也容易引發此病。
三、防治方法
1、加強冬剪和夏剪,保持果園通風透光,降低果園濕度;
2、合理施肥,科學根外追肥,及時補充樹體營養以增強樹勢;
3、做好冬季清園,及時果園內的枯枝、落葉,冬剪后可用50-100倍石硫合劑噴霧;
4、在新梢轉綠期和發病初期,要及時噴藥保護,保護劑可選用:80%代森錳鋅600-800倍、70%丙森鋅700-8000倍等;劑可選用:25%苯醚甲環唑3000-4000倍、40%氟硅唑4000-5000倍、43%戊唑醇3000-4000倍;或直接使用混劑防治,如32.5%苯甲醚菌酯1500-2000倍、45%戊唑咪鮮胺1500-2000倍、65%戊唑丙森鋅1000-1500倍等等,每10-15天一次,連用2-3次,可兼治柑桔樹脂病、炭疽病等病害。
柑橘種類和品種中以紅橘、早橘和朱紅重,甜橙、溫州蜜柑等品種較輕。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的柑園造成樹勢衰弱;或不注意清園,積累大量菌源,均會加重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