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菌核病系真菌性病害。蘿卜菌核病主要危害莖基部、葉柄等部位。蘿卜菌核病發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漬狀腐爛,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狀白色菌絲體及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逐漸變成黑色鼠糞狀。
蘿卜菌核病特點:
蘿卜菌核病以氣傳的分生孢子從寄生的花和衰老葉片侵入和健株接觸進行再侵染。該病對水分和溫度要求較高,低溫、濕度高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該病發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時間短,數量多。連年種植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塊、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凍害條件下發病較重。
蘿卜菌核病防治措施:
①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培育適齡壯苗,收獲后及時病殘體并進行深翻。
②藥劑防治:作為病害預防或在發病初期可選用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好力克)1500~2000倍,或400克/升嘧霉胺懸浮劑(施佳樂)600~12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凱澤)1000~1500倍液等藥劑均勻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
以上即是蘿卜菌核病特點及防治措施介紹,更多關于蘿卜菌核病的資訊,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