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是一種具有特殊風味和較高營養保健價值的中食用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猴頭菇的銷售市場逐步擴大。那么塑料大棚怎么栽培猴頭菇?
一、塑料大棚建造
選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環境潔凈地方建棚。大棚規格:東西長45米左右(根據栽培規模大小確定),南北寬8米,北墻高(含下挖深度)2.8米,南墻高1. 6米,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墻。墻為磚結構,北墻為雙層空心墻,以利保溫;南墻每隔3米設兩窗以便通風。棚內地面下挖50厘米,棚頂面采用無滴膜覆蓋保溫。有條件的菇農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進行猴頭菇栽培。
二、栽培季節
根據猴頭菇生長發育對溫度的要求,應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東一般應于10月中旬制栽培袋,約經一個月的培養至11月中下旬開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結束。
三、栽培袋的制備
1.培養料配制 配方①:棉子殼90%,麩皮8%,石膏1%,過磷酸鈣1%。配方②:棉子殼58%,雜木屑30%,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1%。配方③:棉子殼50%,玉米芯粉38%,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1%。將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勻,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調至含水量65%。
2.裝袋 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干 料重約0.4千克~0.45千克。料要適度壓緊,然后用繩所緊袋口。
四、
1.常壓 將培養料袋分層置放鍋內,加熱至100℃,保持10小時,停火燜5小時~6小時,然后將袋取出冷卻接種。
2.高壓 用大容量高壓鍋,料袋亦分層放置,保持壓力1. 2千克/平方厘米2小時,然后自然冷卻至壓力為零時,開鍋蓋將料袋取出冷卻。大容量鍋時,如將壓力升至1. 5千克/平方厘米則易發生熔袋、脹袋現象,影響效果。
五、接種與培養
當料袋冷卻至30℃以下時移入接種箱接種,接種箱用高錳酸鉀、甲醛熏蒸,20分鐘進行無菌操作接種。接種從料袋兩端進行,一般每瓶菌種可接25袋。接種后可將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養發菌。移入前大棚應,開窗降低棚內溫度,用石灰水噴灑地面和四壁,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閉熏蒸24小時。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頭菇,可先將接種后的料袋單獨置于培養室培養至菌絲吃料深達2厘米左右,再移入大棚內繼續培養。料袋呈墻式排放,每行疊放6層,底面鋪一層磚,行間距60厘米,以便于管理。
發菌培養期間要加強通風管理,棚頂適當加放草簾遮蔭,控制棚內溫度不超過27℃,約經30天,菌絲接近發滿時,倒袋檢查,有較重雜菌污染的菌袋,生長健壯的菌袋即可進行出菇管理。
六、出菇管理
將發滿菌的菌袋兩端所繩解開,輕拉袋口隨即復位,以改善菌袋內部通氣條件。將棚內濕度提高到85%以上,保持棚內溫度在10℃~20℃。進入11月下旬后,北方地區日照增溫強度明顯減弱,白天可適當去草簾增加日照增溫,夜間蓋草簾保溫。如光線強,棚內溫度偏高,白天可適當加蓋草簾遮蔭。晴暖天氣,輕開南面窗戶適度通風。一般經7天~10天即開始現蕾,再經10天~15天猴頭菇子實體菌刺長約0.5厘米~1厘米時即應及時采收。采收后要菇根,繼續培養。嚴冬季節,如大棚保溫效果差,可暫停出菇管理,至2月上旬氣溫回升后再行管理。一般可收2潮~3潮菇,生物學效率可達。由于大棚保溫性能好,冬季棚內蒸發量小,因此管理中應適當減少噴水次數,嚴禁向袋口、菇蕾 噴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爛。
對出過2潮~3潮菇的菌袋,可采用覆土畦栽的辦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過120%。其方法是:在棚內挖寬1.2米,深25厘米的畦,將菌袋脫去塑料袋,3個~4個一束豎置畦中,上蓋約2厘米厚的細壤土,澆透水,以后保持畦內潮濕狀態,約經15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體大者直徑可達25厘米以上。至菌刺長達0.5厘米時即可小心采收,將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應用此法可將出菇期延長至4月中下旬。該辦法也可用于未出菇的猴頭菌袋栽培,增產效果亦十分明顯。
塑料大棚怎么栽培猴頭菇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了,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