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肥是將農藥和肥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相混合的新型生態復合肥料,一般以肥料作農藥的載體。藥肥具有省時省工、操作簡便、使用、相互增效、增產增收的優點,能使田間施肥和用藥兩個操作步驟合二為一,節省勞動力,減少時間和能源消耗。
藥肥研究現狀
以美國為例,登記的藥肥產品包括:含除草劑藥肥177個、含殺菌劑藥肥7個、含殺蟲劑藥肥17個、含植物生長調節劑藥肥5個,其他種類的藥肥有6個。在專家看來,市場小、產品少,恰恰意味著藥肥產業蘊含著巨大發展空間。
國內對藥肥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浙江省農科院、寧夏農林科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等科研部門曾相繼開展有關除草藥肥研究。福建福州市晉安農業局利用五氯酚鈉與尿素或碳酸氫銨混用后能抑制土壤的硝化作用,研究出一種稻田除草與追肥相結合的除草劑黃尿素;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區流行的在小麥乳熟期搞“一噴三防”,即用殺蟲劑(如為防治穗蚜)、殺菌劑與磷酸二氫鉀藥肥混配,后者不僅作為葉面追肥,滿足作物對磷、鉀營養素的需要,而且可以預防害蟲對作物產量損失的潛在威脅。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斐能表示:“我國藥肥混劑幾乎全是用于水稻田的除草劑藥肥混劑,而且除草劑的組份基本上也都是磺酰脲類或酰胺類。‘成績值得肯定,但的確略顯單調’這句話恰好概括了藥肥行業的特點。”
目前,藥肥行業發展存在一些問題:農藥與肥料配伍性差,效果很難同時;藥肥穩定性差、性差;農藥和肥料持效期短、施用量大、利用率低;政策法規不完善、認識有歧義,登記困難;農民對植物營養認識缺乏;銷售渠道過窄;缺少龍頭企業。
藥肥發展方向
行業趨勢:隨著國家調整策略,將新型肥料發展寫入“十二五”發展戰略,農藥、化肥產業轉型升級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生物農藥、功能肥料迎來發展商機和機遇。大型化肥企業、傳統農藥企業積極轉型,涉足功能肥市場,并將新型肥料作為企業重要戰略產業投入。據有關資料統計,國內新型肥料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態勢,預計到2017年將達到1000億元。
市場需求:藥肥合一、多功能一體化是未來發展方向。工信部產業原材料工業司石化處處長張文明認為,從單一營養型向多功能復合型發展是農藥、化肥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點。隨著城鄉一體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逐漸減少,行業和市場呼吁一種新穎、簡便的農事操作方式;而隨著土地流轉、城鎮化發展,會出現一些懂技術的、有知識的農民,對選擇肥料有更多認知。一次使用即可實現增產、保護作用,多功能合一的藥肥將迎來產業大發展。
以水稻和小麥種植為例,今年我國稻谷播種面積達3037萬公頃,水稻每畝使用除草藥肥10千克,殺蟲藥肥10千克,殺菌藥肥5千克,藥肥持效期可達2個月,可省工至少2次。隨著藥肥認可度不斷增加,市場需求也將井噴式增長。如果80%的水稻使用藥肥,將有近1000萬噸的市場空間。小麥播種面積為2.44億公頃,使用藥肥的小麥田每畝投入180元左右,并且不用拌種,持效期在6個月以上,后期蚜蟲基本不用防治;而使用緩釋肥的麥田每畝投入150-170元不等,外加拌種劑、打藥人工和農藥費用50-60元。假設小麥田有80%使用藥肥,小麥藥肥市場需求在18300萬噸左右。
優勢:藥肥精混,多效合一,在技術上,藥肥采用農藥、化肥分別造粒,科學調配,成分配比可做到每一袋藥肥精細可控。藥肥顆粒緩慢水解釋放,可有效抑制氮素養分揮發流失,多重效果均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