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牦牛生產性能改良技術研究”課題是2004年1月由國家科技部批準立項,由我所實施的國家科技攻關課題,總經費100萬元。通過四年的實施,順利完成了課題的各項研究內容。日前,受科技部委托,自治區科技廳組織有關專家,對該課題進行了結題驗收。
專家組認真審查了課題驗收材料并聽取了課題主持人姬秋梅博士的匯報,經認真討論,形成并通過了驗收意見。專家組認為:課題綜合地運用了草地學、家畜飼養學、動物營養學、模擬學、統計學、計算機程序編輯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理論和技術原理,應用綜合和系統的方法研究牦牛生產性能改良技術,為提高牦牛生產性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綜合技術。
一是課題首次在區內開展了牦牛胚胎移植技術研究,兩批共超排29頭,沖胚24頭,生產可用胚胎15枚,移植胚胎15枚,移植受體9頭,妊娠7頭,總妊娠率77%,胚胎移植犢牛成活率為85.7%。課題填補了我區牦牛胚胎移植技術空白,為今后牦牛生物技術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建立了林周牦牛選育數據庫,進一步完善了牦牛本品種選育綜合技術體系。犢牛成活率由2004年前的90%提高到2005年的98.6%和2007年的100%;2004—2007年牦牛選育后代數量達到368頭,推廣有效后代150多頭。0.5周歲平均體重(公85.02Kg,母88.85Kg)比種牛更新前(公64.00Kg,母65.97Kg)平均增長8.57%;犢牛群體平均體重比2004年(78.8Kg)增長5.1%,比2005年(64.99Kg)增長33%。選育后代成活率和選育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三是進行了犢牛生長發育模式研究,得出了周歲牦牛生長發育數學模型,探索了環境因素對牦牛選育的影響,提出了犢牛早期生長發育潛力對本品種選育和牦牛生產系統良性化的重要性,對適時補飼和育肥生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四是研究了牦牛放牧地主要草地類型的牧草生長模式、生物量和營養水平,應用系統理論和方法研究牦牛生產系統,通過能量分流模型評價了牦牛營養水平季節性變化,提出了牦牛生產系統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措施,建立了牦牛飼草料配制的EXCEL模型,提出了優化放牧系統管理的方法和技術手段;五是利用青貯和氨化技術對西藏嵩草進行提高營養水平和消化率的研究,嘗試了牦牛瘤胃管試驗;六是開展了相關技術培訓,撰寫技術論文10篇,其中4篇已發表,1篇參加“第四屆國際牦牛大會”學術交流并錄入論文集。七是課題選題準確,技術路線可行,數據資料翔實,結論可靠,經費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計劃任務。
綜上,專家組一致同意“西藏牦牛生產性能改良技術研究”課題通過驗收。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