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福建省農科院邀請同行專家,對院水稻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福建省再生稻產業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再生稻良種篩選與推廣創新服務團隊項目
10月28日,福建省農科院邀請同行專家,對院水稻研究所承擔的國家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福建省再生稻產業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再生稻良種篩選與推廣創新服務團隊項目,在尤溪縣西城鎮麻洋村建立的雜交稻新品種廣兩優676百畝示范片再生季進行產量現場實割驗收。驗收組專家實地考察了212畝示范片田間現場,從中隨機選擇一類、二類、三類具代表性的田塊進行測產,實割面積分別為0.1034畝、0.1041畝、0.1121畝,經脫粒、稱重、丈量面積、測定稻谷雜質、水份,示范片一類、二類、三類田比例為2:4:4,經加權平均計算干谷畝產為421.60公斤。加上頭季稻驗收產量畝產819.94公斤,兩季畝產達1241.54公斤。
所謂再生稻,顧名思義,就是在頭季稻收割時蓄留稻樁,利用其腋芽萌發長成新的稻穗,再多收獲一季稻谷的栽培方式。再生稻米質優效益好,既節省了勞動力成本,又減少了農藥、水肥等投入。謝華安院士團隊育成的“廣兩優676”,米質達到國家優質米標準二級,具有廣適應性、抗病性好、米優質、中后期需肥省等特點,已通過國家和福建省的新品種審定,適宜在江西、湖北、浙江、閩北等長江流域作一季中稻種植。
農業部和財政部在福建等10個省份開展國家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工作,我省由福建農林大學作為牽頭院校,謝華安院士領銜建設再生稻產業項目。良種篩選與推廣創新服務團隊選育的“廣兩優676”,在尤溪實施百畝示范片,通過項目建立的“科研試驗基地+區域示范基地+基層農技推廣站點+農戶”鏈條式農技推廣新模式,在技術上管理有方、措施得力,在培訓上靈活多樣、實效顯著,尤其今年在水稻生長關鍵期數次遭受“尼伯特”、“莫蘭蒂”、“鲇魚”等臺風的嚴重影響,由于前期預防到位、災后補救及時,頭季、再生季仍獲豐收。因此,該項農技推廣模式及相關配套技術,對于發展糧食生產和糧食,具有重要意義。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