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鈴薯施肥技術方面,吳玉光教授介紹說,從馬鈴薯施肥標準上來看,每生產1000kg馬鈴薯,需氮4.4-5.5kg、磷肥1.8-2.2kg、氧化鉀7.9-10.2kg。三者比例為1∶0.4∶2。可見,馬鈴薯是典型的喜鉀作物。在基肥施用上,應該以有機肥為主,一般用量為每公頃22.5-45噸。粗肥量多時應撒施,隨即耕翻入土,磷、鉀化肥也應作基肥施用。但要注意,氮、磷肥不能直接接觸種薯,許多地區有用種薯蘸草木灰播種的習慣,草木灰除起防病作用外,兼接起到種肥作用。
馬鈴薯生物專用肥包括氮肥、磷肥、鉀肥、鈣肥、鎂肥、硫肥等,而效果比較突出的馬鈴薯施肥方式是使用樹脂包衣尿素10%含量60天,配上微生物菌劑0.2億/克。(含有枯草芽孢桿菌、膠凍蛋白菌側芽孢桿菌)施用方法為底肥100公斤/畝,苗肥50公斤/畝,可配合施用10-20公斤硫酸鉀鎂。
另外在控釋肥料方面,控釋肥料對馬鈴薯生長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控釋肥料具有驅蟲防病的作用。控釋肥料配上微生物菌劑0.2億/克(含有枯草芽孢桿菌、膠凍蛋白菌側芽孢桿菌)對馬鈴薯植株的防病作用比較明顯。這其中功效為明顯的要屬枯草芽孢桿菌。首先,枯草芽孢桿菌菌體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桿菌肽等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對致病菌或內源性感染的條件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次,枯草芽孢桿菌迅速消耗環境中的游離氧,造成腸道低氧,促進有益生長,產生乳酸等有機酸類,降低腸道pH值,間接抑制其它病菌生長。其三,枯草芽孢桿菌可以刺激動物免疫器官的生長發育,激活T、B淋巴細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體水平,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提高群體免疫力。其四,枯草芽孢桿菌菌體自身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纖維素酶等酶類,在消化道中與動物體內的消化酶類一同發揮作用。其五,枯草芽孢桿菌能合成維生素B1、B2、B6、煙酸等多種B族維生素,提高動物體內干擾素和巨噬細胞的活性。
除了馬鈴薯施肥外,在馬鈴薯的種植中還應該注意土壤生物修復作用。這其中包括土壤團粒結構的作用,土壤團粒結構可以保水、保肥、解毒、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抗逆性。而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條件是,土壤含鈉占土壤鹽基代換量的12%-15%時。種植過程中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的必要條件就是耕翻土地,另外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的充分條件是土壤無機膠體(硅鋁酸鹽)、土壤有機膠體(腐殖酸)、必要的搭橋物質如鈣、鎂、錳、鐵及腐植酸的兩性特點在水田條件下直接形成有機無機膠體復合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