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秋茬番茄定植后,植株長勢普遍偏弱,或參差不齊,番茄病害多發(fā)。經調查了解,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病毒病發(fā)生有所加重。今年訂的番茄苗子與去年是同一個品種,去年該品種幾乎沒有“瘋了”的。但今年就不行了,通過前期觀察來看,棚內零星出現類似TY病毒病的植株,一個棚差不多50-100棵。單學效反映的情況在番茄種植棚區(qū)普遍存在,很多菜農朋友都說,明明訂的抗TY的苗子,居然也上了病毒,大家對抑制病毒病普遍不樂觀。
2.澆水過多,根系受傷。壽光市田柳鎮(zhèn)于家莊村、西青冢子村等地,番茄“黃頭頂”現象大面積發(fā)生,直接原因是缺乏中微量元素,導致生長點附近新葉發(fā)黃,而根本原因在于根系受傷。秋茬番茄定植前后處于高溫期,棚內蒸發(fā)量大,土壤易干旱,影響緩苗,再加上高溫干旱易發(fā)生病毒病,因此不少菜農前期澆水過勤,常常半月內連澆四五水,導致番茄幼苗根系受傷。前期傷根,乃高產栽培之大忌,植株沒有強壯的根系,后期的營養(yǎng)供應基礎不牢,會嚴重影響產量及果實品質,抗病能力也大大下降。
3.營養(yǎng)生長過旺,養(yǎng)分分配不均衡。記者在壽光市稻田鎮(zhèn)采訪時發(fā)現,由于前期管理不當,造成番茄旺長現象普遍存在。走進棚里,不少植株莖稈纖細,拔節(jié)過長,葉片薄而淡黃,這樣的棵子旺而不壯,花芽分化不良,膨果慢,本身抗病能力也遠差于正常植株。
4.疫霉根腐病發(fā)生嚴重。據專家介紹,番茄幼苗在定植后的30天內,是疫霉根腐病的高發(fā)時期,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尤為嚴重,表現癥狀是莖基部產生水浸狀褐斑,擴大凹陷,繞莖一周后死苗。很多菜農反映番茄定植后易死苗,原因也多在這里。對于發(fā)生該病的幼苗,即使噴藥防治好了,長勢也大不如前。
以上四方面因素比較具有代表性,而激素中毒、藥害、肥害等也有發(fā)生,但不占主導地位。
植株前期長勢弱,莖稈細,葉片薄,抗逆性差,等進入結果期后,生殖器官與營養(yǎng)器官相互爭奪營養(yǎng),植株負擔進一步加重,抗病能力將更弱。根據往年經驗,記者預測,若不及時采取措施,以下幾種病害將會嚴重發(fā)生。
1.灰葉斑病。據本報專家尹克忠介紹,近期不少菜農前來問診,番茄灰葉斑病已開始發(fā)生,提醒菜農朋友早做預防。灰葉斑病是近兩年番茄上高發(fā)的一種病害,深冬期尤為嚴重,難以防治,嚴重影響番茄產量。該病只為害葉片,發(fā)病初期葉面布滿暗色近圓形小斑點,后向四周擴大,形成稍凹陷灰褐色病斑,易破裂穿孔。目前,防治該病未發(fā)現藥,記者建議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前期可噴施阿米西達或百菌清預防,病害發(fā)生時可噴施可殺得3000或溴菌腈混凈果精等防治,效果不錯。
2.潰瘍病等細菌性病害。大部分抗TY品種除了易感灰葉斑病外,還易發(fā)生潰瘍病等細菌性病害。潰瘍病的典型癥狀是,濕度大時在病果表面產生“鳥眼斑”,周圍白色略隆起,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此外,在第三四穗果實膨大時,細菌性髓部壞死也容易發(fā)生,發(fā)病時莖稈髓腔內變成黑色或出現壞死,維管束變褐,莖稈外長出許多白色的小突起。防治此類病害,記者建議合理調控棚室環(huán)境,避免高濕,減少傷口,打葉要選擇晴天上午,促進傷口盡快愈合;噴藥預防可選擇噻菌銅、葉枯唑、中生菌素等,發(fā)生嚴重可選擇向病株莖稈內注射鏈霉素、可殺得3000或銅高尚等。
3.臍腐病。該病菜農并不陌生,主要是缺鈣引起。前期傷根或干旱均有可能阻礙鈣的吸收,引發(fā)該病,一旦發(fā)生,果實將失去商品性,大大降低經濟效益,因此只能提早預防。記者建議,在番茄開花前噴施含硼、鈣的葉面肥,如氨基王金版或光合動力等,同時注意養(yǎng)護根系,使用甲殼素或根寶貝灌根。
因此,為預防以上幾種病害的發(fā)生,當前秋茬番茄的管理側重點應落腳于盡快恢復植株長勢,在進入大量結果期之前,培育壯棵!措施如下:
首先,針對弱棵“開小灶”,單獨灌根,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建議菜農朋友使用根佳、根寶貝、根之樂等生根類產品灌根,連續(xù)灌2-3次,同時劃鋤,提高土壤透氣透水性,促使毛細根再生。
其次,少留果,減輕植株負擔。建議不要點穗花或直接疏除,從第二穗花開始留果即可,這樣有利于植株的營養(yǎng)生長,快速恢復長勢。此外,對于長勢弱的植株,即使勉強點了穗花,那么長出來的果實也極有可能是畸形果,或直接落花落果,更加降低植株長勢。
,葉面追肥。建議噴施氨基王金版或光合動力等氨基酸類的葉面肥,補充各種中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植株抗逆性,減少病害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