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糧安天下”自古就是老百姓經常講的一句話,如今肥料行情的飛漲不知又在預示著什么。雖然決定糧食價格的因素諸多,但化肥價格是重要的一環,如果不加抑制,不僅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糧食價格抬起也要株連到上游各加工企業,進而傳導到消費者身上,這種連鎖反應似乎是一種必然。
一方面是農民因為種地成本不斷上漲叫苦不迭,甚至可能棄耕;另一方面是“吃”的成本不斷攀升,侵蝕著消費者的口袋,沖擊著“民以食為天”的樸素思維。這種局面讓人焦灼。如何破解?僅靠市場規律自行調整到位恐怕并非易事。
就拿讓農民怨聲載道的磷酸二銨來說,有關的新聞背景是:目前海外市場的磷酸二胺價格一直在650美元/噸震蕩,意味著國內與國際市場的價格差仍然存在,從而支撐起當前國內磷酸二胺的價格。就用文章中已讓經銷商怵頭的每噸3450元的價位來比較,差距顯著,價格的波動或許進一步加劇。在波詭云譎的國際大市場下,作為個體的農民應對無力,如果沒有來自政府的援手,只能隨波逐流,稍有不慎就會淪為犧牲品。
面對此種困境,出臺支農優惠政策,是各級政府的應有之舉。以政策、資金幫助農民渡過難關,不是一個簡單的恤民之舉。從經濟和社會穩定考慮,都是主政者該有的眼量。
防止肥貴傷農
商家不可能做賠本的生意。進貨價提高了,零售價就得相應提高。終是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了。那么,生產成本提高以后,農產品價格能不能水漲船高呢?這就是一個未知數,得秋后才能見分曉。廠家能在化肥原料上漲的情況下及時調整化肥價格,農民們卻決定不了農產品的價格。很有可能,今年用高價化肥種出來的糧食,價格反而還不如往年的高。我們常說,瓜賤傷農。同樣,如果生產資料價格大幅度上漲,肥貴也會傷農。怎樣才能在化肥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不至于影響農民的收入呢?我們相信,有關涉農部門絕不會無動于衷的。實際上,有關部門在許多方面完全能夠有所作為。比如說,切實落實好中央的各項惠農政策,并且根據本地區的實際,采取一些地方性的補貼措施。同時,加強市場監管,防止不法商販乘機哄抬物價。這樣,化肥價格上漲給農民增加的負擔就能夠有效地減輕下來。
農民種地自然離不開化肥等原材料,化肥價格上漲無形之中給農民增加了經濟負擔,如果因此有的農民放棄種地,使耕地荒蕪,那將是何等悲哀的事情。現在看來銷售商和農民似乎都有苦衷,只要確定銷售商不是跟風漲價,不是亂漲價,那么對化肥漲價的事情,政府部門應適當給予補貼。起碼不能讓買化肥的錢影響到農民的正常生活,要農民有地可種。
我國用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一直被看做值得自豪的成就。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審議中清醒地指出,“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由10多年前的1.58畝減少到1.38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由此道出了我國嚴格保護耕地的極端重要性。要保護耕地,就要農民兄弟的種地熱情,切實解決他們的難處,這樣才能使土地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