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農技推廣信息發布,今年受“杜蘇芮”臺風影響,玉米南方銹病發病時間提前10-15天。截至8月18日,已在河南、安徽、江蘇、河北、山東、山西等6省50余市200多個縣區發生2000萬畝以上,發病面積是2021年同期的3倍左右,發生北界已到河北保定、滄州、廊坊等地;且該區域內176個鄉鎮玉米葉片疑似樣品中有91個已檢測到病原菌,占比超過50%。
當下黃淮海區域夏玉米普遍處在產量形成的抽雄-灌漿期,此時發病,造成的產量損失大;另一方面,病害剛剛顯癥,部分地區處于潛育期,此時防治,能有效殺滅病原菌,減少夏孢子堆的產生,從而減輕病原菌的進一步傳播危害,阻斷或減輕病害的暴發流行。
一旦錯過時機田間病害大范圍顯癥,夏孢子在田間大量擴散和多次再侵染,條件適宜情況下,病害在5~7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環,因夏孢子對藥劑和不良環境的耐受性更強,顯癥后防控效果不佳。
玉米銹病是一種常見的氣候傳染病,在氣溫為20℃~30℃,陰雨天較多,相對濕度為95%以上的氣候環境下,容易發生和流行。其主要是侵染玉米葉片,嚴重時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葉乃至雄花:在發病中度的田塊,可減產10%~20%,嚴重時可減產50%以上,部分地塊甚至絕收。
玉米銹病包括普通銹病、南方銹病、熱帶銹病及稈銹病等4種。我國發生的主要為普通銹病及南方銹病。就危害程度而言,一般南方銹病造成的產量損失高于普通銹病。
南方銹病癥狀:病葉上產生夏孢子堆,常見于葉片正面,葉背面極少,稠密著生,金黃色到橙色,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初期為皰疹狀隆起,表皮破裂后,散出金黃色到橙色粉狀即夏孢子。嚴重時,葉片上布滿了孢子堆,造成大量葉片干枯,植株早衰,甚至全株干枯。
近期黃淮部分地區還是以降雨天氣為主,這無疑會為銹病的發生提供有利條件,因此望玉米種植戶朋友們注意銹病的防治。
降水要是覆蓋了夏玉米區,那銹病孢子就算是在這“安家落戶”了。8月份夏玉米地區氣溫較高,銹病孢子還處在休眠期,玉米并不會馬上顯病。待時間進入9月,隨著氣溫下降,再加上降水帶來的高濕環境,南方銹病就會打破休眠,露出它的本來面目,玉米植株此時也會變得銹跡斑斑了。9月份的降水和降溫來得越早,銹病的危害也就越大。
發病原因
侵染途徑:在南方以夏孢子輾轉傳播、蔓延。在北方菌原來自病殘體或來自南方的夏孢子及轉主寄生酢醬草,成為該病初侵染原。田間葉片發病后,病部產生的夏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蔓延擴展。
1、菌源充足:銹病大發生的關鍵是存在充足的菌源。如騰茬不及時、連作以及發病秸稈未經處理直接還田等,導致病殘體滯留于田間,病原菌不斷累積并以冬孢子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的重要來源,為病害的發生提供了基礎條件。
2、品種抗性差:不同玉米品種對銹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生產上通常早熟品種易發病,甜質型玉米抗病性較差,另外葉色黃、葉片少的品種發病一般較重,而馬齒形品種比較抗病。
3、氣候條件適宜:高溫多濕、連陰雨、多霧或陽光不足季節,常發病重。特征:普通型銹病在12℃~28℃均發芽良好,適宜溫度12℃~16℃;南方型銹病僅在24℃~28℃時萌發較好。
4、栽培管理不當:若地勢低洼,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差,常利于玉米銹病的發生。土壤嚴重板結,未及時中耕松土導致植株生長發育不良的田塊也有助于該病的流行。與此同時病害的發生與田間施肥情況有很大的關系,通常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塊發病較重。
大力開展統防統治
病原菌夏孢子隨風雨和氣流在田間傳播,散戶小范圍防治很難有效阻斷病害的流行,建議各地盡快開展應急性的統防統治工作,確保玉米南方銹病得到全面控制。對顯癥地塊,視發病嚴重度,氣候條件,隔7~10天再噴一次藥劑。重點部位是棒三葉。
化學防治藥劑推薦使用
目前無登記的化學藥劑,可選擇含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丙環唑、氟環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嘧菌酯等成分的藥劑,按照藥劑包裝推薦使用劑量葉面噴霧1到2次。注意:不要選用含有烯唑醇的藥劑,不要與甲維鹽、有機硅(高溫易出現藥害)等藥劑/助劑混合使用,不要在雨前施藥,不要隨意加大藥劑使用量,避免出現藥害。
選擇合適藥械
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可選用植保無人機等航空植保器械噴灑作業,畝噴液量不低于1.5升,并在藥液中添加植物油類和聚合物類的沉降劑、抗蒸發劑等適宜飛防的助劑。較干燥的田塊大面積作業可選用地面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畝噴液量一般控制在10~15升。
綜合整理自: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全國農技推廣、網絡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