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由于氣溫高,夜間棚室風口關閉后,濕度增大,導致病害發生多,以細菌性病害居多,如細菌性髓部壞死、潰瘍病、軟腐病、果斑病等。特別是澆水后,棚內干濕變化劇烈,短時間內濕度增加,更容易導致細菌性病害發生。在此,提醒菜農朋友,澆水后重防細菌性病害。
在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細菌從植株體表傷口入侵,與寄主細胞接觸后通常是先將細胞或組織致死,然后再從壞死的細胞或組織中吸取養分,因此導致的癥狀是組織壞死、腐爛和枯萎,少數能引起腫瘤。所以,凡是細菌破壞的地方,就會阻斷水分和養分的輸送,癥狀表現初期,多數是局部異常,進而逐漸蔓延。細菌性病害防治較難,建議注意日常農事管理,以預防為主,尤其是澆水后。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澆水后及時排濕。
目前,棚內溫度高,棚室通風量逐漸加大,棚內濕度較小。但是澆水后,棚內濕度增加劇烈,所以要及時排濕,可以在澆水的當天下午,適當晚關閉風口,同時次日上午早開風口,加大通風量,如此操作,連續保持2-3天,迅速降低棚內濕度,減少病害發生。
2、整枝打杈把握時機。
凡是整枝打杈的地方,或是枝杈末端開裂,或是過度操作,導致莖稈表皮大面積脫落。在此提醒菜農:整枝打杈選擇在晴天進行,澆水后的1-2天內,盡量不要進行整枝打杈,因為澆水后,植株含水量大,增加了病害侵染幾率。
3、加強藥劑防治
整枝打杈后,要及時噴施保護劑和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可使用銅制劑,如王銅、堿式硫酸銅、喹啉酮等,對于已經染病的植株,應先去除病灶,將發病葉柄、幼果摘除,同時用中生菌素、春雷霉素、葉枯唑等內吸性藥劑配合噻菌銅、喹啉酮等保護性藥劑噴施,防止病害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