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銹病是小麥銹病之一。小麥銹病俗稱“黃疸病”,分條銹病、稈銹病、葉銹病3種,是我國小麥生產上分布廣、傳播快,危害面積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麥條銹病發生較為普遍且嚴重。那么,小麥銹病該如何防治呢?
小麥銹病危害表現:
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鞘、莖桿、穗部、穎殼及芒上也可發生。苗期染病,幼苗葉片上著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鮮黃色夏孢子堆。成株期染病,葉片初期形成褪綠條斑,后逐漸形成隆起的皰疹斑。發病嚴重時,葉片表面布滿夏孢子堆,病葉向葉背縱向卷曲,病葉的背面也能產生條狀鮮黃色的夏孢子堆。
小麥銹病發病規律:
小麥銹病發生、流行及為害,除與菌源、侵染力和致病力有關系外,還與品種抗性、氣象因素、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水平等密切相關。
1.菌源基數:菌源越夏或越冬積累量與小麥初期發病輕重有密切關系,越冬菌源量大,當茬品種抗性差,距越夏菌源近,冬麥區播種早,一般秋苗發病較重,翌年發病就會嚴重,反之則輕。
2.品種抗性:不同品種對小麥條銹病的抗性存在明顯差異。一般大面積種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種,由于病菌小種的改變,往往造成抗病性喪失易感病。
3.溫度:溫度對小麥條銹病的發生有重要影響。溫度在0-32℃利于病害發生,氣溫高于36℃,病菌經2天即失去活力。冬季溫暖病菌越冬率高,返青拔節期遇高溫多雨天氣有利于條銹病春季流行。
4.降雨:越冬菌源數量大,且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前提下,春季降雨是小麥條銹病流行的重要條件。
5.耕作制度:耕作制度因素中,作物布局、種植順序,以及禾本科作物與小麥條銹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連作田菌源積累量多,鄰作田抗病力弱易發病。
6.栽培管理:栽培技術通過影響田間菌源量和創造有利于小麥生長的小氣候及植株的抗病性而影響病害發生與流行。
小麥銹病綜合防治方案
小麥銹病的防治工作,要貫徹落實“減少菌源為主,適期用藥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害發生,選擇種植抗病品種,要輪換選用抗(耐)病品種;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合理施用氮、磷、鉀肥,促使小麥生長健壯,增強小麥抗病力;深翻土壤,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以上就是小麥銹病危害巨大,該如何防治,小麥銹病綜合防治方案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