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農業,人們就開始了與病蟲害的斗爭史,長期的斗爭中也存在著很多誤區,往下看,看看你中招了幾個?
誤區一:重治不重防,不見病害不打藥
首先,我們要清楚,作物種植區域內的病蟲害是一定存在的,而且作物主要的病蟲害是注定要發生的,只是多少、早晚、輕重的問題,這中間跟咱們的作物長勢和環境條件息息相關。
很多朋友不注意觀察,不注重預防,只有在看到比較明顯的問題時才開始著急,又是找專用藥,又是找高效藥,又是多種農藥一起用……結果,病害沒按住,還打出來了藥害,就去埋怨經銷商的藥劑不行。好一點的,打下去之后,病害控制住了,但是沒有連續用藥,到后面又快速爆發了。
要記住,當明顯看到作物出問題時,已經是病蟲害的中后期了,此時病蟲害正處于快速上升期,需要連續用藥才有可能控制住。所以,要提前預防,用的不是浪費,是放心。
誤區二:不了解病蟲害發生規律,盲目打藥
很多種植戶在病蟲害發生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趁空閑時間打藥。結果啊,費時費工,防治還不理想。
“濕生病,旱生蟲”.不管是病害,還是蟲害,都有其發生規律,要注意觀察和學習。抓住關鍵時期去防治,不僅能藥到病除,還不容易復發。
對于病害,要全面噴霧,藥后及時通風,調整好溫濕度,有需求的可以加助劑。
對于蟲害,抓住生活習性,早晚用藥,搭配殺卵藥劑,在低齡幼蟲期滅殺。
誤區三:認不準病害,胡亂用藥
病害的種類千千萬,特別是前期的一些癥狀,很多是相似的,不能很好的認清病害而盲目用藥,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沒效果。
很多朋友用藥,因分不清病害,三五種混合,殺高等真菌的,殺低等真菌的,殺細菌的,殺病毒的,一股腦的全部打下去,結果病害控住了,作物也產生藥害了,影響后面的長勢。
所有病害都有其典型的病癥,如霉狀物、粉狀物、菌膿等等,就可以簡單區分開來了,蟲害就簡單了,直接找到蟲源就可以了。不懂的可以咨詢一下懂行的,多學多看,用更少的藥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誤區四:不看說明書,盲目加大用量
每個農藥產品都有一個指導的用量,有些朋友,不看說明書,按照之前的經驗去用,往往不同廠家的同成分藥劑會存在差異,結果就打出來藥害了。
每個地區的抗性和蟲害發生的情況不一樣,輕時按平均用量,重時或抗性大時,按高用量,且需搭配其它不同機理藥劑。
不可盲目加大用量,以免出現藥害。
誤區五:長期單一使用同一的農藥
很多朋友感覺這個農藥效果很好,就一直用,一直用,結果劑量越用越大,效果卻越用越差。
長期單一使用同一農藥,病蟲害很容易產生抗藥性,會越來越難打。不管再好的農藥,也要交替使用,或跟其它不同機理的農藥搭配使用,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誤區六:對新型農藥不放心,追求立竿見影
一些新型農藥,如生物農藥、微生物制劑,作用機理獨特,會誘導絕育或生理紊亂,這些農藥往往高效性不是很好。再加上很多朋友沒有用過,對其藥效不放心,還是一味的追尋高效性好,抗藥性強的傳統農藥,結果防治不理想,還一直擔心農藥殘留。
新型農藥低毒、環保、,無抗藥性,是未來農藥市場的趨勢。對于一些抗性地區,我們可以搭配著傳統農藥,去嘗試著用一下。
誤區七:不注意農藥噴施、混用技巧
農藥的劑型比較多,且常常和植調劑、葉面肥等一起混用,搭配不合理或混配順序不合理,就會造成藥劑之間的反應或減效,掌握合理的使用方法很重要。
1.混配順序:葉面肥(微肥-水溶肥)-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水劑-乳油-助劑。(原則上農藥混配不要超過三個)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后再加入另一種;
2.先加水后加藥,進行二次稀釋混配。建議先在噴霧器中加入1/3體積的水,加入某一種農藥后混勻,然后,將剩下的農藥用一個塑料桶先進行稀釋,稀釋好之后倒入藥桶中,混勻,以此類推;
3.無論配制什么藥劑,應“現配現用”,現配時無反應,久放宜產生緩慢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