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優質高效栽培技術主要是選用審定推廣與當地熟期適宜的優質高產多抗分蘗力強的水稻品種,適時大棚缽體旱育壯苗,標準化整地,合理稀植,缽體擺栽,機械插秧,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控氮增磷鉀,增施硅肥,節水增溫灌溉,綜合防治稻瘟病等病蟲草害,確保優質、高產、高效和成熟。
一、旱育壯秧
1.建育秧大棚。大棚南北走向,高2.2~2.5米、寬6~8米、長度根據所需秧田面積確定。本田育秧要建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高臺集中秧田,確保旱育,本田地距離近,可在庭院建棚育秧。
2.選種。要選用審定推廣與當地熟期適宜的優質高產多抗分蘗力強的水稻品種。
3.種子處理
(1)曬種。播種前選晴好天氣曬種2~3天,把種子平鋪到苫布或塑料布上,不能直接攤放水泥地面,厚度5厘米左右,并勤翻動,避免戳破種皮,晚上收堆蓋好,防止霜凍。
(2)鹽水選種。鹽水比重1.13,具體做法:50公斤水,加入12.5公斤大粒鹽,可用比重計或鮮雞蛋法進行測試,以鮮雞蛋露出5分硬幣大小為宜。配置好鹽水后,邊加種子邊攪拌,撈出下沉種子并用清水洗凈鹽水。每次選種后都要重新進行測定鹽水比重,確保選種質量。
(3)浸種消毒。在播種前10天左右進行。方法一:利用25%氰烯菌脂浸種消毒。把選好的稻種用3000倍25%氰烯菌脂,種子與藥液比例1:1.2,室溫10~15度下浸種7天左右,浸種期間定期回水攪拌。水溫保持12℃左右,浸種共需積溫80~100℃。具體做法是:浸種前一天在浸種箱旁邊的一個空箱內按比例配制消毒液,消毒液的量可根據浸種量的120%~150%左右配制。配制好的消毒液過夜,第二天使用。浸種當天浸種箱底部設置好5公分高左右支架。種子裝入編織袋的2/3左右,不能裝滿,以利于浸種、通氣均勻,袋裝種子碼花垛放入浸種箱后,通入氰烯菌脂消毒液,消毒液水層以高出浸種袋10厘米為宜。浸種時每天要用泵使消毒液定時回水攪拌,以充分浸透。四是催芽。浸好的種子以高溫(30~32℃)破胸,當有80%左右的種子破胸時將溫度降到25℃催芽。當芽長到1~2毫米時溫度降到15~20℃晾芽、待播。
4.整地做床
提倡秋施農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淺耕10~15厘米,清理根茬,打碎坷垃,床面必須整平壓實。床土厚度10厘米左右,應用專用基質育苗的苗床酌情施用壯秧劑。
5.播種
播種前15天左右扣棚,一般從3月15日由南向北依次開始,增溫解凍。為提高保溫效果,還可加蓋草簾、棉被,也可采用三層膜覆蓋。第二積溫帶4月10日前后播種,第三積溫帶4月15日前后播種,第四積溫帶4月20前后播種。播種前要全面進行種子處理,催芽播種。缽體盤育苗每穴播芽種3~5粒,機插秧每盤播芽種100~125克,普通育苗平方米播芽種250~300克。
6.秧田管理
(1)溫度管理。播種到出苗以密封保溫為主,苗出齊后撤下地膜。秧苗一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5℃左右;二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2~25℃;三葉一心期溫度控制在20℃;四葉一心及以后溫度控制在20℃,酌情晝夜通風,防治秧苗徒長。棚內溫度夜間要7℃以上,如有低溫,在大棚上蓋草簾,小棚上覆棉被、麻袋片等,必要時在大棚內采取燒稻殼、炭火盆等措施,保溫防凍。
(2)水分管理。2葉期前,不旱不干不澆水,控制苗床濕度,床土過濕或積水時,要酌情揭膜甚至開棚通風散濕。2葉期以后應遵循“三看”為指標,缺水補水,一次澆透,確保旱育。秧苗一葉一心期開始通風煉苗。
(3)苗床追肥。2.5葉期前后根據秧苗長勢,缺肥時可用1%硫酸銨水葉面噴肥。噴后及時用清水沖洗秧苗。也可每100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銨2~3公斤,施肥后要用清水洗苗。
(4)苗床滅草。可在播種擺盤后,用丁撲合劑封閉滅草,或當稗草1.5~2葉期,可用10%千金乳油,每100平方米用5毫升,對水400倍液噴霧。
(5)預防立枯病。發病初期,可選用惡霉靈、瑞苗清、惡甲水劑等噴霧防治,如用97%惡霉靈1~1.5克/立方米,對水3公斤噴霧。
(6)插秧前“三帶”.起秧前1~2天,一是帶藥:每平方米苗床用10%吡蟲啉1000倍液均勻葉噴;二是帶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用磷酸二銨150克;三是帶生物菌劑(按產品說明使用)。
二、本田整地、施肥
1.整地與施基肥
提倡秋翻、春耕,用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進行水耙,達到寸水不露泥的平整狀態,稍沉實,花達水插秧。翻地前隔年施農家肥每畝1.5~2噸。化肥:二積溫帶一般為每畝磷酸二銨8~10公斤,氯化鉀7~9公斤,尿素13~15公斤,4~6公斤硅肥(有效硅);第三、四積溫帶一般為每畝磷酸二銨7~9公斤,氯化鉀6~8公斤,尿素12~14公斤,3~5公斤硅肥(有效硅)。氮肥40%、全部磷、硅肥、50%鉀肥作底肥,在耙地前施入,其余氮肥的30%作蘗肥、30%作穗肥施入,其余的50%鉀肥作穗肥施入。
2.追肥
(1)蘗肥。分蘗肥分兩次施入。首次分蘗肥在插秧后5~7天,即水稻返青后立即施用蘗肥總量的50%,促進分蘗早生快發,爭取低位分蘗;第二次蘗肥當水稻積溫帶第七葉末到第八葉露尖時(插秧后4周左右)、第三、四積溫帶第六葉末到第七葉露尖時(插秧后3周后)施用,用其余蘗肥作調節肥施用。
(2)穗肥。在水稻拔節期施用穗肥,當扒開水稻主莖能看到節,并且水稻主莖上幼穗長度為1厘米左右時施用穗肥,即氮肥總量的30%和剩余的50%鉀肥。
三、合理稀植
當氣溫穩定通過13℃時,即可插秧。插秧集中在5月15~25日水稻高產插秧期內完畢。
插秧密度:第二、三積溫區25穴/平方米左右,每穴插一個缽體苗,或4~6株基本苗,第四積溫區30穴/平方米左右,每穴插一個缽體苗,或5~7株基本苗。
四、節水灌溉
采取淺、濕、干節水灌溉技術,井灌區要設曬水池,并適當延長渠道,盡可能提高水溫。插秧時田內保持花達水,插后水層要保持苗高的三分之二(以不淹沒秧心為準),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層保持3~5厘米,增溫促蘗。10葉期后,采用干干濕濕的濕潤灌溉方式,增加土壤的供氧量,促進根系下扎。
當田間莖數達到計劃莖數的80%時,要對長勢過旺、較早出現郁閉、葉黑、葉下披、未出現拔節黃的地塊,撤水曬田7~10天。曬田程度為田面發白、地面龜裂、裂縫內見白根、葉色褪淡挺直,控上促下,促進壯桿。
水稻減數分裂期當預報有17℃以下低溫時,灌18℃以上的17~20厘米深水層,護胎,低溫過后恢復正常水層管理。除此之外,要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間歇灌溉,養根保葉,活桿成熟。每次灌水3~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黃熟期停水。
五、除草防病
1.除草。采用化學除草技術。防治稗草可選用禾大壯、莎稗磷、苯噻酰草胺等;大齡稗草可選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等;防治澤瀉、慈姑等多年生雜草可選用嗪吡嘧磺隆、丙嗪嘧磺隆、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等;防治闊葉雜草宜選用吡嘧磺隆、芐嘧磺隆等;防治莎草科雜草宜選用滅草松、二甲四氯等藥劑。
2.防病。水稻本田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紋枯病、葉鞘腐敗病等。
(1)加強田間病情調查。在做好致病生理小種調查的基礎上,盡可能選擇抗病品種種植。田間做好稻瘟病的監測預報,做到未發病或未達到防治指標的不打藥。達到防治指標的,早發現早打藥。
(2)重點做好稻瘟病的防治。采取飛機航化作業,防治兩次,首次為7月10~15日,第二次為7月20~25日。防治藥劑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寡聚糖、肟菌?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嘧菌酯、咪鮮胺等,并可兼防紋枯病等真菌性病害。
3.防蟲
(1)潛葉蠅和負泥蟲。本田如發生潛葉蠅,可在插秧后淺灌增溫,以縮短秧苗返青時間。潛葉蠅危害嚴重地塊,排水曬田1~2天。或采用誘殺的方法,于5月下旬在潛葉蠅成蟲田外集中期采用誘殺成蟲進行防控。即在池梗上每隔30延長米左右設置一個誘殺桶,內置500毫升含5000倍氯蟲苯甲酰胺+酒糟+糖的混合液。也可采取化學防治,即在水稻插后開始返青時,選用吡蟲啉、啶蟲脒、短穩桿菌等藥劑葉面噴霧防治。本田如發生負泥蟲,可在發生盛期采取迅速深灌方法,只露苗尖,然后在清晨有露水時,用掃帚將幼蟲掃落于水中,掃后迅速排水,將幼蟲排出田外。
(2)二化螟。要控制成蟲,可采用投射式殺蟲燈及性誘劑圍垛誘殺成蟲,性誘劑和殺蟲燈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即投射式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每臺可控范圍為半徑50米區間),誘殺越冬代水稻二化螟成蟲,減少蟲源基數。設置方法是在稻草垛周圍每隔60米設置一臺,將稻草垛圍在中間。如在水稻本田設燈誘殺,可3~4公頃設置一臺,開燈時間從6月10日至8月20日,每日19:00時開燈,早上6:00關燈;性誘劑誘殺,以相鄰村屯為中心設雙層保護圈,方法為緊鄰村屯的兩排池子每個池子插10根性誘劑桿,桿上設有誘殺盒,盒內置誘芯。性誘劑桿于6月10日開始設置,一直設置到8月底為止。或采取化學防治,可在卵孵化至低齡幼蟲高峰期,用蘇云金桿菌(BT)、三唑磷、殺蟲單等藥劑噴霧防治。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