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化肥的淡儲規模的不斷擴大,從04年底的615萬噸增長到現在的1600萬噸,承儲企業從最初的20余家擴大到90余家,覆蓋了除北京、天津市外的全國29個省、市、區,發揮了重要作用:銜接了化肥產銷,緩解了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的矛盾,增強了調控能力,成為政府穩定化肥市場和價格的重要手段。
正方:化肥淡儲效果明顯,應該堅持。
化肥淡儲被稱為化肥企業的“蓄水池”,對化肥市場和企業生產影響很大。化肥產品因季節使用,旺季時間短,淡季時間長,存在淡季時化肥企業生產出的產品無人要,而旺季農民大量用肥時生產企業又生產不過來的問題。加上國內目前的化肥產品,特別是氮肥和磷肥產能明顯過剩。據了解,2009年國內尿素產能達6100萬噸,磷酸二銨產能達到1300萬噸,就當前需求來看,尿素和磷酸二銨產能分別過剩1000萬噸和600萬噸。因此,規劃強調要調整產品結構和完善化肥淡儲制度,將使化肥銷售淡季打開“蓄水閥”,保證化肥生產企業淡季里正常生產,利國、利企、利民。
從最近幾年來看,每到春耕用肥季節,化肥價格都會受到淡儲化肥釋放影響而價格下滑。很多人稱這是習慣性下滑,農民朋友慢慢也開始掌握這個價格下滑的規律,所以,不會出現搶購、囤積的現象,化肥價格的下跌也為農民減少投入、增加收入起到了作用。因此化肥淡儲效果是明顯的,應該堅持。
反方:淡儲影響正常流通秩序,農民未必受益。
無論是農資企業還是企業或個人淡儲,都是以旺季盈利為目的,儲存風險是生產企業和農資部門擔心的問題,如果在一次淡儲中出現虧損,則會嚴重打擊生產企業和農資部門的積極性。
從前幾年的情況看,淡儲的效果確實不錯,在用肥旺季抑制了價格上漲。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于化肥價格人為的擾亂,導致企業不愿意儲備,或者對儲備的化肥品種沒有信心,而轉向經營其他產品。這不但不會減少農民投入,也不能增加農民收入,更多的是讓更多的問題化肥流向市場,影響了農業安全。
企業的目的就是盈利,企業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如果說某些企業可以堅持原則,為了農民而放棄一點利潤的話,那也只是個別老板道德準線高一些,這并不是行業內所有企業的行為準繩。淡出的風險越來越明顯,規避淡儲風險的招式越來越多,淡儲不但成了擾亂化肥市場化的絆腳石,還成了損害農民利益的起因。如此的化肥淡儲不儲也罷,如果國家認為仍有必要,那就要趕緊改進操作方式。
化肥淡儲作用是明顯的,但是這項政策是在六七年前制定的,如今的化肥市場已經變化,化肥流通體制逐步改革,淡儲制度是否能適合當前化肥行業的形勢呢?還能否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呢?需要專業人士給一個科學、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