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蘗是水稻固有的生理特性。水稻分蘗的實質是水稻莖稈的分枝。在通常條件下,水稻的分蘗主要在靠近地表面的莖節上發生,這些發生分蘗的莖節叫分叫分蘗節。著生分蘗的稻莖叫分蘗的母莖。
同一母莖上分蘗更早發生的節位稱為更低分蘗節;更上一個發生分蘗的節位稱為更高分蘗節,分蘗一般是自下而上地依次發生的。莖節數多的可能發生的分蘗就多,反之就少。就單莖而言,更低分蘗節位和更高分蘗節位相差大的,則單株分蘗數就多。
稻株主莖上長出的分蘗為頭一次分蘗,頭一次分蘗上長出的分蘗為第二次分蘗。依次類推。同一稻株上可發生第三、第四次分蘗。分蘗發生的早晚,節位的高低,對分蘗的生長發育和成穗與否均有顯著的影響。
一般是分蘗出現越早,蘗位蘗次越低,越容易成穗,穗部性狀也越好;反之,分蘗出現越晚,蘗位蘗次越高,其營養生長期越短,葉片數和發根量越少,成穗的可能性就越小,并且穗小粒少。
萬地寶全水溶復合肥作物吸收快,肥效快,肥效長。前期苗齊苗壯不旺長,后期不脫肥,不早衰,抗重茬能力強。萬地寶全水溶高塔復合肥比市場上普通肥料更強勁,后勁足,使水稻籽粒飽滿,穩產增收,是使水稻增產增收的“秘密武器”!
水稻分蘗發生是有規律的。但也有一些情況下分蘗沒有規律。比如旱育稀播的情況下,稻苗生長健壯,有時分蘗從不完全葉長出,大播量情況下,稻苗生長細弱,形成病苗、弱苗,分蘗發生也沒有規律,表現為蘗位高、分蘗晚或不分蘗。所以分蘗發生部位是水稻生長健壯與否的標志。
生產上應盡量采取一切栽培措施,促使分蘗早發生,多發生,這樣低位次分蘗就多,形成的有效分蘗數和有效分蘗率也就高。
那么影響水稻分蘗發生的遲早、多少和分蘗質量高低的因素很多,除品種本身的特性外,還有秧田和本田期的各種環境因素,如溫度、光照、肥水管理以及移栽質量等。
1、溫度:發生分蘗的更低氣溫是15-16度,更適氣溫是30-32度,更適水溫是32-34度,更高水溫是40-42度。對我市水稻而言,低溫往往是阻礙分蘗發生的重要因素。
2、光照:稻田群體內部的光照條件對分蘗發生影響很大。光照充足,光合產物增加,促進分蘗發生,葉鞘較短,植株生長健壯,分蘗多而快,反之則分蘗發生少而遲,如移栽后遇陰雨天多,光照不足,光合產物少,葉鞘伸長,秧苗細瘦,則不利于分蘗的發生。
3、水分:水分過多、過少均會影響分蘗的發生。水分過少,分蘗期受旱,植株體內各種生理功能受阻,光合能力下降。母莖供應分蘗芽的營養物質減少,分蘗不能發生。水分過多,稻株基部光照和氧氣不足,也會抑制分蘗的一生。一般稻田持水量在70-80%時,有利于分蘗的發生。
4、養分:營養元素與分蘗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營養水平高,分蘗發生早而快,分蘗時間也較長,反之營養水平低,分蘗發生遲緩,分蘗停止早。營養元素中NPK三要素對分蘗的影響更為顯著,其中以氮素影響更大。稻株生長必須具有一定的氮素水平,葉片含氮量高于2。5%時,新葉才能伸長,稻苗含氮量在2。5%以下時,分蘗停止,只有超過3%時分蘗才能迅速生長。一般來說,分蘗期水稻葉片含氮量達到4-5%時,稻株才可望獲得高產。因此氮肥供應充足及時,分蘗發生的就早而多,故應早施分蘗肥,使其早分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