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甘薯栽插工作正由南向北陸續展開。為充分發揮甘薯對穩基礎優結構、推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提出以“健康種苗、科學施肥、綠色防控、產銷對接”為重點的2022年甘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其中2022年長江中下游薯區甘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如下:
立足生產優選專用良種
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和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等因素,優先選擇通過國家登記的優質、抗性好的專用甘薯品種,未經登記的品種不可推薦種植。鮮食品種選擇薯形好、結薯早、商品率高、干物率適中的品種,休閑食品加工用途的選擇薯肉色適用、表皮光滑、產量高的品種,淀粉類加工用途的主要選擇高產高干物質品種。
健康種苗合理輪作密植
甘薯育苗可根據地域氣候條件采取溫室大棚、小拱棚等育苗方式,要求種薯來源可靠,使用無病斑、中等大小脫毒薯塊育苗,排種前進行苗床土壤及種薯消毒,加強病毒病防控,以高剪苗方式采苗,減少薯苗帶病等風險。麥(油)茬田塊,建立假植田,采用“兩段法”育苗。薯苗需經嚴格檢疫蟻象、莖線蟲病等病害,未經檢疫的不可調運。大田栽插應合理確定壟作方式和栽插密度,除菜用甘薯采用畦作外,其他用途的甘薯應堅持起壟栽培,一般壟高在30公分左右,黏土壟稍高,沙壤壟略低,坡地順等高線做壟。鮮食品種推薦大壟雙行、平插,密度為4000-4500株/畝;淀粉品種推薦小壟單行,斜插,密度為2500-3200株/畝。夏秋薯田、薯蔓短分枝多的品種種植密度稍高;春薯田、加工品種、長蔓品種種植密度要低。有條件的地方建議水旱輪作,或與花生、玉米等旱地作物輪作,減輕病蟲害和連作障礙。間套作甘薯應選用薯蔓較短的耐蔭品種。關注前茬作物除草劑對甘薯的藥害風險。
科學控肥提高商品薯率
長江中下游薯區土壤有機質、堿解氮及有效磷含量整體高于北方薯區,有效鉀含量低于北方薯區。要堅持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腐殖酸氨肥,推廣使用甘薯專用肥。按照減氮、穩磷、增鉀,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施肥。肥料應用參考北方薯區,提倡運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本區秋季常發干旱,干旱嚴重時可隨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尿素補充營養的同時補充一定水分。山區及丘陵薄地可以通過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綠肥輪作等措施提升耕地質量。栽插時一次性澆足窩水,促生長、早發苗、早封壟,鮮食用甘薯可采用覆膜栽培、膜下滴灌等提高商品薯率,干旱貧瘠的丘陵山地一般不蓋膜;中期以控制莖葉旺長、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為重點,必要時可根據地上部莖葉長勢進行化學控旺;中后期以促進薯塊膨大為重點,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控旺,畝增施磷酸二氫鉀100克。生長后期特別注意防澇,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食品加工和淀粉加工用甘薯應適當早栽提高單產。
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病蟲
長江中下游薯區主要病蟲害包括甘薯病毒病、黑斑病、蔓割病、基腐病、地下害蟲等。病毒病防控主要采用脫毒種薯種苗和苗床期病毒苗識別拔除;根腐病、薯瘟、蔓割病等無有效藥劑防治,應選用抗病品種、選擇無病地塊種植;黑斑病可選用苗床高剪壯苗,栽插前用適宜藥劑處理;莖線蟲病可選擇健康種苗和無病地塊種植,藥劑封閉薯苗剪切口橫截面等綜合防控技術,杜絕超劑量使用農藥。鮮食用甘薯應重點關注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為害,推薦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如田間設立黑光燈誘殺成蟲,并適當結合高效低毒農藥化學防治,提高商品薯率。
適時收獲對接市場需求
鮮食用甘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采取分級銷售、包裝銷售、貯藏后銷售,分批上市,提高銷售價格,增加產值;加工用甘薯可根據加工需求和品種品質更佳期確定收獲時間;淀粉用甘薯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根據加工需要規;N植,有序收獲與銷售,提倡機械化輕簡收獲;種薯貯藏須控制在霜前完成收獲。尤其注重規范甘薯貯藏期農藥使用,盡量選擇生物制劑,食品。根據實地條件選擇適宜貯藏方式,鮮薯提倡分級貯藏,種薯提倡38℃左右快速愈合后貯藏。貯藏庫一般保持環境溫度9-13℃、濕度85%左右、適當空氣流動。切忌雨天、霜凍后入庫貯藏。貯藏后期注意通氣,防“燜窖”。
來源:農業農村部薯類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