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冬豌豆、蠶豆、大麥、青稞、燕麥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近期,隨著氣溫回升,各地銹病、白粉病等呈高發態勢,同時出現倒春寒風險高。為做好秋播小宗糧豆科學管理,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制定秋播小宗糧豆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其中,秋播冬豌豆春季管理技術意見如下:
水肥運籌控旺促壯
豌豆尤其是鮮食豌豆春季生長快,水肥需求大,應及時去除多余分枝,主莖分枝保留3-4個。長江流域豌豆花莢期遭遇春旱脅迫風險高,有條件的地區,田間土壤水分含量低于20%灌水1次,水剛穿過廂面后即排,溝渠內無淹積水;旱地采取噴灌或滴灌等方式補充水分。對肥力較差的地塊,每畝根外追肥20公斤鈣鎂磷和10公斤尿素,同時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保花保莢。
合理中耕防范春寒
前期長江中上游部分豌豆產區發生了低溫霜凍和降雪。各地應及時留意天氣變化,對可能出現凍害的,提前1-2天適當增加田間濕度,或葉面噴施有機水溶肥、磷酸二氫鉀等增強植株抗寒性。對已經發生凍害且無法補救的,及時補種其他春季作物減少損失。
綜合施策早控病蟲
重點關注白粉病、銹病、赤斑病、蚜蟲。預防為主,適當降低田間水分,增加空氣流通。在白粉病、銹病、赤斑病易發高發區域使用廣譜殺菌藥劑進行預防,5-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蟲害以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田間安插藍色、黃色粘蟲板以及殺蟲燈誘殺成蟲,粘蟲板每畝安置50-60片。對達到防治指標的田塊及時化學防治,生產鮮莢為主的區域,在鮮莢上市前20天左右停止使用化學防治。
適期采摘及時收獲
豌豆莖稈較脆弱,鮮食用途的人工采摘為主,應盡量避免造成植株損傷。鮮食籽粒型,在豆莢鼓粒飽滿、鮮籽粒種臍顏色呈白色時及時采收;鮮食嫩莢型,在幼莢充分長大、尚未開始鼓粒時采收;鮮食嫩尖型,在開花前適時采收嫩尖。干籽粒豌豆4月中旬至5月上旬成熟,待80%的植株莢果呈現枯黃色時開始收獲。選擇上午田間濕度高,不易裂莢的時間進行收割,收獲后及時脫粒晾曬,并藥劑熏蒸防止豆象為害。
豌豆施肥可以使用山西中農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氨基酸微生物菌劑-華太隆】本產品采用豆粕渣、花椒渣、油渣、骨粉、氨基酸、黃腐酸鉀為主要原料,運用低溫噴菌噴酶技術,解決了生物菌肥在造粒過程中因高溫產生的活菌損失、固化而影響肥效的問題,保護并激活微生物菌在土壤中的大量繁殖和存活能力,有益活性菌每克高達2億,富含豐富的有機質、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屬于新一代多菌多酶型生物肥料。
(氨基酸)微生物菌劑-華太隆-中農化
凈含量:40kg
有效活菌數≥2.0億/g
富含豐富的有機質、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功能特點:
●肥土、生根、壯樹、抑菌、解毒、明顯強壯樹勢;按說明連續施肥2-3年,從根本上預防黃瓜、蘋果、葡萄、杏、桃、核桃、棗樹、樹梅、花椒、蔬菜等作物的根腐病、腐爛病、粗皮病害。
●固氮、解鉀、解磷顯著提高土壤肥力,解決土傳病害。與化肥配合施用在有益菌持效期內可轉化肥料利用率達80%以上,并高效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鉀中微量元素供作物再吸收利用,減少肥料損失。
●促進增產,提高品質。提高果樹和瓜菜類經濟作物開花坐果率,促進早熟防早衰,提高果實品質。
●促進果樹生根壯樹,治理多種以有害病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
●保肥保水,顯著提高作物抗旱和抗寒能力。深度疏松土壤,凈化和改良土壤,恢復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出苗率,降低發病率。
●調節土壤酸堿度,提高土壤透氣肥沃性。
適用作物;
●果樹類:蘋果、葡萄、桃、核桃、花椒、獼猴桃、柑橘、芒果、臍橙、沙田柚、火龍果等·瓜果類:西瓜、哈密瓜、甜瓜、荔枝、草莓等
●蔬菜類:西紅柿、黃瓜、茄子、韭菜、辣椒、蔥、蒜等各類蔬菜
●大田類:水稻、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等
用法用量:
1、溝施或穴施:每畝用量100-200公斤
2、配合做基肥或追肥用,溝施、穴施均可
3、撒施時覆土或深耕,根據土壤情況適當調整用量
注意事項:
1、如出現長毛或菌絲狀屬正常現象;
2、置陰涼、干燥處保存,避免陽光直射,避免潮濕環境。
3、生產日期(批號):見噴碼或袋內合格證
創造價值、服務三農,是中農化永恒不變的責任和追求。走進新時代,邁上新征程,中農化在實現美麗鄉村、土壤健康修復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