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穩玉米、擴大豆的有效途徑。2022年,農業農村部將在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產能。為科學、規范、有序推廣這項技術,切實發揮穩糧增豆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總體要求
1、堅持穩糧與增豆并重
通過大面積推廣應用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力爭玉米單產與清種基本相當,盡可能增加大豆產量,爭取大豆平均畝產達到100公斤左右。
2、堅持生產與生態協調
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集成創新適合本區域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模式,實現作物帶間輪作,改良土壤結構,減少病蟲發生,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
3、堅持試驗與推廣銜接
在2-6行大豆、2-4行玉米范圍內,開展不同模式配比試驗,以及機播、施肥、除草、機收等關鍵技術、產品、裝備試驗,檢驗應用效果、優化技術參數、總結典型模式,以點帶區擴面加大技術推廣應用。
技術關鍵
采用玉米帶與大豆帶復合種植,既充分發揮高位作物玉米的邊行優勢,擴大低位作物大豆受光空間,實現玉米帶和大豆帶年際間地內輪作,又適于機播、機管、機收等機械化作業,在同一地塊實現大豆玉米和諧共生、一季雙收。一般玉米帶種植2-4行、大豆帶種植2-6行,通過調控作物的株行距,實現玉米與當地清種密度基本相當、大豆達到當地清種密度的70%以上。
1、選配品種
大豆品種要求。應選擇產量高、耐蔭抗倒,有限或亞有限結莢型習性的品種。帶狀間作時,選擇抗倒能力強、中早熟品種,成熟期單株有效莢數不低于該品種單作莢數的50%,單株粒數50粒以上,單株粒重10克以上,株高55-100厘米。帶狀套作時,選擇玉米大豆共生期大豆節間長粗比小于19,抗倒能力較強、中晚熟品種,大豆成熟期單株有效莢數為該品種單作莢數的70%以上,單株粒數80粒以上,單株粒重15克以上。
玉米品種要求。應為緊湊型、半緊湊型品種,中上部各層葉片與主莖的夾角、株高、穗位高、葉面積指數等指標的特征值應為:穗上部葉片與主莖的夾角在21-23°,棒三葉葉夾角為26°左右,棒三葉以下三葉夾角為27-32°;株高260-280厘米、穗位高95-115厘米。
2、確定模式
確定模式的關鍵是要帶狀復合種植玉米密度與清種相當,大豆密度達到清種密度的70%以上。綜合考慮當地清種玉米大豆密度、整地情況、地形地貌、農機條件等因素,確定適宜的大豆帶和玉米帶的行數、帶內行距、兩個作物帶間行距、株距。一般大豆帶播種2-6行為宜,帶內行距20-40厘米,株距8-10厘米左右(以達到當地清種大豆密度的70%以上來確定),兩個作物帶間行距60厘米或70厘米(玉米帶2行時,或大豆帶2-4行時,建議兩個作物帶間行距70厘米,其他情況下兩個作物帶間行距可60厘米);玉米帶播種2-4行為宜,帶內行距40厘米,株距10-14厘米左右(根據達到當地清種玉米密度來確定),兩個作物帶間行距60厘米或70厘米。有窄幅式(機身寬160-170厘米)玉米收獲機的地區,可重點推廣2行玉米模式。
3、機械播種
優先推薦同機播種施肥一體化作業。覆膜地區選用大豆玉米一體化覆膜播種機,不覆膜地區選用大豆玉米一體化播種機。異機播種的,也可通過更換播種盤,增減播種單體,實現玉米大豆播種用同一款機型。帶狀套作需先播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再播種大豆。
機械播種時應注意:播種過程中要機具勻速直線前行,建議機械式排種器行進速度每小時3-5公里,氣力式排種器每小時6-8公里;轉彎過程中應將播種機提升,防止開溝器出現堵塞;行走播種期間,嚴禁拖拉機急轉彎或者帶著入土的開溝器倒退,避免造成播種施肥機不必要的損害;當種子和肥料可用量少于容積的三分之一時,應及時添加種子和化肥,避免播種機空轉造成漏播現象;轉彎時兩個生產單元鏈接處切忌過寬,玉米窄行距應控制在40厘米,大豆帶中的鏈接行距應控制在30厘米。
4、科學施肥
統籌考慮玉米大豆施肥,增施有機肥料,控制氮肥用量、磷鉀肥用量,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鼓勵接種大豆根瘤菌,減少大豆用氮量、玉米用氮量,相對清種不增加施肥作業環節和工作量,實現播種施肥一體化,有條件的地方盡量選用緩控釋肥。
從施肥量看,帶狀復合種植畝施氮量比單作玉米、單作大豆的總施氮量可降低3-4公斤,但須玉米單株施氮量與清種相同,否則影響玉米單產。帶狀間作玉米選用高氮緩控釋肥,每畝施用50-65公斤(折合純氮14-18公斤/畝,西北地區可適當高些),大豆選用低氮緩控釋肥,每畝施用15-20公斤(折合純氮2-3公斤/畝)。帶狀套作播種玉米時每畝施20-25公斤玉米高氮專用配方肥,玉米大喇叭口期結合機播大豆,距離玉米行20-25厘米處每畝追施配方肥40-50公斤(折合純氮6-7公斤/畝),實現玉米大豆肥料共用。
采用一次性施肥的,在播種時以種肥形式全部施入,肥料以玉米、大豆專用緩釋肥或配方肥為主,如玉米高氮專用配方肥或緩控釋肥每畝50-70公斤、大豆低氮專用配方肥每畝15-20公斤。利用2BYSF-5(6)型播種施肥機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作業,玉米施肥器位于玉米帶兩側15-20厘米開溝、大豆施肥器則在大豆帶內行間開溝。需要整地的春玉米帶狀間作春大豆模式可采用底肥+種肥兩段式施肥,底肥采用全田撒施低氮配方肥,用氮量以大豆需氮量為上限(每畝不超過4公斤純氮),播種時對玉米添加種肥,以緩釋肥為主,施肥量參照當地單作玉米單株用肥量,大豆不添加種肥。不整地的夏玉米帶狀間作夏大豆模式可采用種肥+追肥兩段式施肥,利用帶狀間作施肥播種機分別施肥,大豆施用低氮配方肥,玉米按當地單作玉米總需氮量的一半(每畝6-9公斤純氮)施玉米專用配方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再追施尿素或玉米專用配方肥(每畝6-9公斤純氮)。西南帶狀套作區可采用種肥+追肥兩段式施肥,即玉米播種時每畝施25公斤玉米高氮專用配方肥,玉米大喇叭口期將玉米追肥和大豆底肥結合施用,每畝施純氮7-9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鉀3-5公斤,肥料在玉米帶外側15-25厘米處開溝施入。不能施緩釋肥的地區可采用底肥、種肥與追肥三段式施肥,底肥以低氮配方肥與有機肥結合,每畝純氮不超過4公斤,有機肥可施用畜禽糞便堆肥每畝300-400公斤,結合整地深翻土中,種肥僅針對玉米施用,每畝施氮量10-14公斤,追肥通常在基肥與種肥不足時施用。
5、化學調控
玉米化控降高。適用于風大、易倒伏的地區和水肥條件較好、生長偏旺、種植密度大、品種易倒伏、對大豆遮蔭嚴重的田塊。密度合理、生長正常地塊可不化控。在化控藥劑噴藥時期噴施,注意控制合適的藥劑濃度,均勻噴灑于上部葉片,不重噴不漏噴。噴藥后6小時內如遇雨淋,可在雨后酌情減量再噴1次。可使用胺鮮酯、乙烯利等調節劑,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大豆控旺防倒。帶狀間作自播種后40-50天、帶狀套作自大豆苗期開始,大豆受玉米遮蔭影響逐步顯現,容易導致大豆節間過度伸長,株高增加,莖稈強度降低,嚴重時主莖出現藤蔓化,加重后期倒伏風險,造成機收困難,百粒重降低。生產中常用于大豆控旺防倒的生長調節劑為烯效唑,在大豆分枝期、初花期用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20-50克/畝兌水30-40公斤葉面噴施,套作大豆苗期蔭蔽較重地塊,可提前至2-3個復葉時多噴一次。上述調節劑可與非堿性農藥、微肥混合使用。
6、病蟲防控
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與單作玉米、單作大豆相比,各主要病害的發生率均降低。田間常見玉米病害有葉斑類病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紋枯病、莖腐病、穗腐病等,其中,以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穗腐病發生普遍;常見大豆病害有大豆病毒病、根腐病、細菌性葉斑病、莢腐病等,其中病毒病和細菌性葉斑病為常發病,根腐病隨著種植年限延長而加重。結莢期,如遇連續降雨,大豆莢腐病發生較重。玉米的遮擋有利于降低大豆害蟲為害,特別是降低斜紋夜蛾、蚜蟲和高隆象的發生。總體上采取“一施多治、一具多誘”的防控策略,針對發生時期一致、且玉米和大豆的共有病蟲害,采用廣譜殺菌劑、高效低毒殺蟲、殺菌劑等統一防治,達到一次施藥、兼防多種病蟲害的目標。采用物理、生物與化學防治相結合。利用智能LED集成波段殺蟲燈和性誘器誘殺害蟲,在此基礎上,結合無人機統防三次病蟲害,時間為大豆苗后3-4葉、玉米大喇叭口-抽雄期、大豆結莢-鼓粒期,采用“殺菌劑、殺蟲劑、增效劑、調節劑、微肥”五合一套餐制施藥。
7、雜草防除
采取“封定結合”的雜草防除策略,即采用播后芽前封閉與苗后定向莖葉噴藥相結合的方法防除雜草,優先選擇芽前封閉除草,減輕苗后除草壓力,苗后定向除草要抓住出苗后1-2周雜草防除關鍵期。
帶狀間作區在播后苗前,對于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進行封閉除草,對于單、雙子葉雜草混合危害的田塊,可選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80%唑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劑)兌水噴霧。帶狀套作區如果玉米行間雜草較多,在大豆播前4-7天,先用微耕機滅茬后,再選用50%乙草胺乳油+41%草甘膦水劑兌水定向噴霧,注意不要將藥液噴施到玉米莖葉上,以免發生藥害。
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塊,在玉米、大豆苗后早期應及時噴施莖葉處理除草劑。噴藥時間一般在大豆2-3片復葉、玉米3-5葉期,雜草2-5葉期,根據當地草情,在植保技術人員指導下,選擇玉米、大豆專用除草劑實施莖葉定向除草。除草時間過早或過晚均易發生藥害或降低藥效。苗后除草要嚴格做好兩個作物間的隔離,嚴防藥害。后期對于難防雜草可人工拔除。在選擇莖葉處理除草劑時,要注意選用對臨近作物和下茬作物性高的除草劑品種。
8、機械收獲
有玉米先收、大豆先收和玉米大豆同時收三種模式。
玉米先收適用于玉米先于大豆成熟的區域,主要在西南帶狀套作區及華北帶狀間作區。該模式播種時應在地頭種植玉米,收獲時先收地頭玉米,利于機具轉行收獲,縮短機具空載作業時間,選擇寬度不大于大豆帶間距離的玉米收獲機。
大豆先收適用于大豆先于玉米成熟的區域,主要在黃淮海、西北等地的帶狀間作區。該模式播種時應在地頭種植大豆,收獲時先收地頭大豆,利于機具轉行收獲,縮短機具空載作業時間,選擇寬度不大于玉米帶間距離的大豆收獲機。
大豆玉米同時收適用于玉米大豆成熟期一致的區域,主要在西北、黃淮海等地的間作區。該模式有兩種形式:一是采用當地生產上常用的玉米和大豆機型,一前一后同時收獲玉米和大豆;二是對青貯玉米和青貯大豆采用青貯收獲機同時收獲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