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提高機采棉的脫葉質量和采收質量,通過近幾年的機采棉示范實踐,總結了機采棉田中后期管理要以“促早熟、提品質、防貪青晚熟,加強棉花鈴病預防和蟲害防治”為目標的管理要點,提出以“降雜質、降三絲、保品質”為目標提高機采脫葉質量及采摘質量的關鍵技術,并提出了棉花機采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1機采棉管理
1.1以“促早熟、提品質、防貪青晚熟”為主要目標,加強棉花中后期水肥管理
一是控制好打頂時間,在7月5日前完成打頂工作。二是施肥以P、K肥為主,嚴格控制N肥投入,要因地制宜進行棉田分類并適時停水停肥,一般8月10~15日停肥、8月15~20日停水,確保棉花株高不超過80cm,單株果枝數8個左右、有效鈴7~8個,9月10日吐絮率在40%以上。三是縮短輪灌周期,增加滴水次數,不旱不澇,提高棉花落葉效果和品質。
1.2加強棉花鈴病預防工作
近些年棉花鈴病普遍發生,且發生程度偏重,主要表現為鈴殼頂部顏色變褐結痂、鈴室開裂、發霉等,建議使用農用鏈霉素加多菌靈,或噻菌銅加多菌靈普防1~2次,以降低損失。長勢偏旺的棉田建議適當控水,揭凈殘膜,或進行整枝,降低田間濕度,提高通風透光性。同時,加強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的跟蹤調查,并科學采取措施進行預防。
1.3加強蟲害的防治工作
根據病蟲害監測預報,掌握棉鈴蟲發生規律,藥打卵高峰,達標防治,同時做好秋蚜的防治工作,防止秋蚜反彈。
2合理開展棉花脫葉工作并進行殘膜回收
目標是“降雜質、降三絲、保品質”。機采棉的脫葉質量直接影響機采棉的采摘質量,是決定棉花含水率、含雜率的關鍵環節[1-2]。
2.1明確脫葉時間
脫葉劑過早使用會造成棉花成熟度不夠,影響棉花品質,過晚使用氣溫降低,影響脫葉效果。脫葉劑的噴施時間要求棉田自然吐絮率在40%以上,日平均溫度穩定在16℃,更低溫度在12℃以上,否則將影響棉花的采摘品質。北疆更佳脫葉時間一般在9月初,南疆棉田更佳脫葉時間一般在9月15~20日,要按照播種時間順序,結合棉花長勢安排脫葉劑噴施時間及機采順序。
2.2噴施脫葉劑前適時進行輕推行,提高噴施質量
主體棉田采取一次性噴施脫葉,但對種植密度大、株高較高,貪青晚熟的棉田可采取兩次噴施脫葉,頭次噴施棉株頂部來“打開天窗”,7~10天后噴施棉株下部促使下部葉片脫落,這樣可降低機采棉含雜率。采取兩次脫葉的其兩次用量要一致,頭次加乙烯利70-100ml/畝,第二次可不加乙烯利。
2.3脫葉劑的劑型選擇
結合田間棉花長勢、吐絮情況,選擇脫葉劑種類。選擇具有農藥三證的性價比高的脫葉劑產品。不可使用非農藥如登記證是肥料證的產品,近期發現這種產品在市場上也不少。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情況等定脫葉劑的使用上下限。務必添加助劑。
2.4藥液配制嚴格執行母液配制程序
脫葉劑和催熟劑必須分開配母液再進行二次稀釋,避免起化學反應,影響脫葉效果。噴施時水量控制在45~60kg/畝,脫葉效果。
2.5統一噴施機械,加強機械檢修力度
噴脫葉劑的機械盡量統一選擇吊桿噴霧機,在8月15前完成施藥機械檢修驗收工作。噴脫葉劑一般將吊桿噴頭的位置往下調5~10cm,以增加噴霧時的壓力,達到棉株上、中、下部的葉片著藥均勻,確保脫葉質量。
2.6積極開展殘膜回收工作
為了減少地膜對棉花機采和加工品質的影響,棉田破碎地膜和懸掛在枝稈上地膜要在機械采收前全部撿拾干凈,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機采。
3棉花機械采收及要注意的問題
3.1機采前工作準備
一是機采棉田的地頭要人工撿拾,并必須達到15m,供機車轉彎、裝卸棉花;二是拔除地中雜草,避免造成染色棉;三是機采棉田地中滴管帶和地膜接頭必須掩埋;四是采棉機作業時采凈率達不到95%的要停車檢修;五是機采棉作業地頭必須要有消防用水及設備,作業時單位必須配備專職員。
3.2必須把殘膜殘渣處理干凈,杜絕“三絲”污染
機采籽棉交售前,對混入籽棉中的“三絲”等雜物要進行人工挑選,對個別水份偏高的籽棉要進行翻曬,以降低籽棉含水率、含雜率,使之達到雙12標準(即水份≤12%,雜質≤12%),為籽棉加工創造良好條件。
3.3適時機采,確保采摘質量
一是機采棉田脫葉率達到90%,吐絮率達到95%開始機采,要求采凈率大于93%、含雜率≤10%、含水率≤10%;二是采摘前棉田橫頭人工撿拾15m的寬度,以便機車轉彎;三是采棉機作業速度不宜快,行走速度控制在3.5~4.0km/h;四是嚴格限制采收時間,阿拉爾地區的作業時間一般在11:00~23:00;五是作業過程中要每兩圈清理一次棉箱上棉雜和塵土,及時清理采摘頭、脫棉盤及棉刷之間的雜物,以提高采凈率,減少含雜率,確保機采質量;六是正采和復采的棉花應分開堆放,復采后的棉花要單獨堆放,不得混入正采的棉花內。來源: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