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部分地區出現持續較強降雨天氣,造成稻田積水過多,尤其以地下水位較高、地勢較低的沿江、環湖低洼地區更為嚴重。確保關鍵之年水稻豐產增收,提出以下田間管理指導意見:
1.雙季早稻
目前早稻總體處于破口抽穗-灌漿期,總體苗情正常,生產形勢較好。針對6月底和7月上中旬易發的洪澇災害和高溫熱害,建議:
一是及時排水促恢復。對受淹田塊,盡快排水露田,稻株上的泥漿雜物,促進根系恢復生長活力,防止倒伏;對于部分長勢偏弱、分蘗偏少的田塊,提倡后期間歇灌溉,促進根系下扎,防止倒伏和早衰和高溫逼熟。
二是根外追肥提高抗逆能力。對受淹較重的田塊,如抽穗期葉片發黃早衰,要補施粒肥,一般畝施尿素1-3kg或噴施葉面肥1-2次,促進籽粒灌漿結實;采取葉面噴施3%過磷酸鈣溶液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方式,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防止早衰,有效減輕高溫熱害。
三是強化后期病蟲防控。高溫高濕條件易導致病蟲害加重發生,各地要繼續做好病蟲害監測預警,強化以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控,大力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有效減輕病蟲害損失,確保早稻穩產增產。
四是適時收獲低溫干燥。提早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適時搶晴收獲。一般在齊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穎殼90%變黃時收獲,防止提早“割青”和遲收“割過”。有條件的農戶盡量采用集中低溫烘干,避免稻谷霉變,做到顆粒歸倉。
2.再生稻(頭季)
多數在3月中下旬育秧,4月下旬機插(拋),除部分地區因育秧棚簡陋,播種、育秧期受春季低溫影響,栽插、發苗偏遲外,苗情總體正常。我省再生稻主體種植模式為早熟中秈稻機插—中高留茬再生,目前頭季處于孕穗期(穗發育5期至破口前),管理上出及時清溝排淤外,及時科學施用頭季穗肥,有條件的選用再生稻專用肥(再生豐控釋復合肥),畝施用35-40公斤,一次性解決頭季穗肥、再生季的促芽肥和提苗肥;加強破口前的病蟲害綜合防治。
3.一季稻
當前江淮主體中稻處于苗期-分蘗中期(直播稻)至分蘗盛期(移栽稻),早栽插的進入拔節期。田管建議:
一是因勢、因天、因田加強水分科學管理。對于處于苗期或分蘗初期、長勢正常的稻田,保留淺水層,促進植株分蘗;對于積水過多田塊,及時排淤降漬。若因一直降雨導致分蘗肥無法施用或者施肥后立即被水沖刷的田塊,排水后應及時追肥。對于分蘗中后期的田塊需及時排干田間水分,開溝、烤田,減少無效分蘗,控制群體大小。
二是因苗、因時(生育時期)科學合理施肥。生育進程早的早中稻,趁雨停間歇,看苗使用拔節孕穗肥,遲栽遲播的根據苗期長勢科學追施分蘗肥。
三是加強中后期病蟲害防控。在加強病蟲情測報,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強化孕穗~抽穗前后病蟲關鍵期防治,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及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稻曲病次預防用藥提前到破口前12天左右。
4.雙季晚稻
育秧階段至秧苗期,要及時秧田管理,著力培育壯秧,同時做好前茬田管和防災減災,確保及時騰茬、整地和適期移栽雙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