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山東省大部分麥田小麥尚處于起身期,南部、西部等部分地區小麥正陸續進入拔節期,正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近期,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進行了小麥考察會商,總體上看,全省小麥長勢良好,群體合理、個體健壯,豐產基礎扎實。全省麥田一、二類苗占比達87.1%,平均畝莖數81.5萬個,平均單株分蘗4.25個。
但也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和隱患:一是發生“倒春寒”幾率增加。據氣象部門預測3月下旬至4月下旬期間,有多次冷空氣活動,將對小麥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二是苗情相對復雜。去年秋種期間,部分地塊搶墑播種,播種偏早,播量偏大,目前旺長現象突出;越冬期間全省多次遭遇強冷空氣和寒潮天氣,部分麥田遭遇不同程度凍害。三是病蟲草害發生隱患較大。據預測,今年全省麥田多種病蟲害將中等程度發生,防控形勢依然負責嚴峻。目前全省麥田溫度回升較快,墑情普遍較好,有利于病蟲草發生危害。四是倒伏風險加大。進入春季以來,氣候條件適宜,小麥生長速度加快,易造成基部節間細長,抗倒性減弱。
針對目前全省小麥苗情特點,今年小麥下一步田間管理,要堅持以“科學肥水運籌,精準綠色防控,增粒數,增粒重”為原則,以“防‘倒春寒’、防倒伏、防干熱風,抗災奪豐收”為重點,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類指導,切實抓好關鍵措施落實,確保夏糧實現豐收。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肥水運籌
1.拔節期因苗分類管理
對前期沒有進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類麥田,以及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麥田,均應在拔節期追肥澆水。要做到因地因苗分類管理,對于地力水平一般、群體偏弱的麥田,應在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轉壯;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適宜麥田,應在拔節中期追肥澆水;對地力水平較高、群體偏大旺長麥田,要堅持肥水后移,在拔節后期(倒二葉露尖)追肥澆水,以控旺促壯。一般畝追尿素10~15公斤。群體較大的高產地塊,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時,畝追鉀肥5~10公斤,提高植株抗倒性。
2.酌情澆好開花灌漿水
小麥開花期至開花后10天左右,若墑情適宜,則不必澆水;若墑情不適宜的話,應適時澆水并應控制水量,不宜大水漫灌,以小麥籽粒正常灌漿,提高籽粒飽滿度,增加粒重,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抵御干熱風的危害。此期澆水應特別關注天氣變化,不要在風雨天氣前澆水,以防倒伏。
二、科學綠色防控,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1.防治條銹病
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控策略,采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要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可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50克,或30%醚菌酯懸浮劑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5~3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2.防治赤霉病
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松,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多霧天氣,立即噴藥預防;若氣候條件特別適宜,隔5~7天再噴藥1次。可畝用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25%咪鮮胺乳油50~60克,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3.防治白粉病
可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5~4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4.防治麥蚜
可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40克,或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2~3克,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5.防治麥蜘蛛
可畝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4~8毫升,或4%聯苯菊酯微乳劑30~5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三、科學有效應對,做好災害預防和補救
1.防“倒春寒”
小麥拔節前后發生“倒春寒”凍害或冷害,將導致小麥結實粒數減少,影響產量。在降溫前及時澆水,可以提高小麥植株下部氣溫,防御或減輕“倒春寒”凍害。若發生凍害,要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可及時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促進中、小蘗迅速生長和潛伏蘗早發快長,減輕畝穗數和穗粒數的下降幅度。
2.防后期倒伏
目前全省仍有部分旺長麥田,后期存在著大面積倒伏的風險。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視麥田后期倒伏的預防工作。首先,要通過肥水調控防倒伏。群體較大麥田肥水管理時間要盡量后移,加快分蘗兩極分化速度,通過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次,要注意灌漿期澆水時間,建議在無風或微風時澆水,遇大風天氣要停止澆水。對于一旦發生倒伏的麥田,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補救。一是不扶不綁,順其自然。人工綁扶等輔助措施,會再次造成莖稈損傷或二次折斷,減產幅度更大。小麥植株具有自動調節功能,倒伏發生3~5天后,葉片和穗軸會自然翹起。
對于倒伏狀況不太嚴重的麥田,可在雨后人工用竹桿輕輕抖落莖葉上的水珠,減輕壓力助其抬頭。二是噴藥防病害。小麥倒伏后,為白粉病等喜濕性病菌繁殖侵染提供了理想場所,往往導致白粉病發生嚴重。對倒伏麥田要及早噴施三唑酮等殺菌劑,減輕倒伏病害次生危害。三是噴肥防早衰,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小麥倒伏后秸稈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秸稈輸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結合噴藥混噴0.2~0.3磷酸二氫鉀葉面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粒重,減輕倒伏早衰次生危害。
3.防干熱風
在小麥揚花灌漿過程中發生干熱風,可使小麥失去水分平衡,嚴重影響各種生理功能,顯著降低千粒重,導致小麥減產。小麥“一噴三防”技術是小麥后期防病蟲、防干熱風,增加粒重、提高單產直接、簡便、有效的措施。建議各地精細各項田間管理措施,健壯個體,提高抗性。孕穗期至灌漿期,結合“一噴三防”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1~2次,每次間隔7天~10天。同時,加強監測預報,在干熱風來臨前,及時葉面噴灑萘乙酸、磷酸二氫鉀等溶液,可一定程度預防干熱風,減輕災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