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主要病害。該病流行速度快、毀滅性強、損失嚴重。那么,該如何識別辣椒疫病的癥狀呢?防治方法又是什么?
一、辣椒疫病的癥狀
幼苗受害,莖基部出現暗綠色水漬狀病斑,隨后病斑環繞表皮擴展成暗褐色或黑褐色條斑,病部縊縮,折倒,枯死。濕度大時病莖及附近地面上有白色的霉狀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成株期染病,多在莖基部和枝杈處發病,開始在病部產生水浸狀暗綠色病斑,隨病情發展病斑擴展成長條形黑褐色,病部的皮層腐爛,病部以上的葉片由下向上逐漸青枯死亡。進入盛果期以后,以枝杈和近地面的椒果先發病,病果變褐軟腐,濕度大時病果表面有白色的霉狀物。在我們甘肅地區,田間發病呈現有暴發型和蔓延型兩種類型:
1、暴發型:可造成辣椒在短時間內大面積枯死,辣椒植株除根系變褐腐爛青枯外,不顯其它癥狀,尤其是灌水后極易發生。這種類型的疫病毀滅性大,損失嚴重。
2、蔓延型:田間有明顯的發病中心,發病部位主要是在辣椒植株的莖基部和枝杈處,病部表現有黑褐色的條斑。發病時間一般在初果期后,并隨溫度的上升和濕度的提高而快速蔓延,發病的高峰期多出現在盛果期。
感病植株從莖基部或莖基部以上的3~6厘米地方,或頭一個分杈的地方出現有黑褐色的條狀病斑,而且病部明顯的收窄、縊縮;病部以上的枝葉青枯、萎蔫,全株迅速枯死、折倒,這是識別辣椒疫病的主要特征。
二、傳播途徑與發病條件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發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殘體上和土壤內越冬,土中的病殘體帶菌率高,是田間的主要初浸染源。田間傳播主要是雨水、灌溉水、農事操作和接觸傳染。病菌從植株的組織的氣孔、傷口和表皮侵入新生根和根莖部,引起腐爛,植株死亡,是典型的土傳病害。
辣椒疫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田間溫濕度成正相關,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發病越嚴重。一般當田間旬平均氣溫在20℃以上,濕度在80%以上,特別是雨后轉晴,氣溫上升的情況下,病害極易發生流行。該病在溫室、大棚里一般在6月下旬進入發病高峰期;而在露地則7月底至8月初進入發病高峰期。辣椒平茬種植,而且密度過大,封壟郁蔽過早;或連茬種植;或氮肥施用過多,或雨水過多,或澆水過量;或管理粗放,都易引起辣椒疫病的發生和蔓延。
三、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輪作倒茬,避免辣椒與茄果類和瓜類蔬菜連作,應該與豆科、十字花科或蔥、蒜、韭菜類蔬菜或糧食作物輪作。如果是采用棚室種植辣椒,應該在夏季對棚室進行高溫悶棚,殺菌。
2、栽培防病。實行高畦地膜覆蓋栽培,小水勤澆,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
3、藥劑防治。當下,除控制好棚室的溫、濕度外,應急的防治措施是拔除田間死株,并采用藥劑防治。可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氟嗎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甲霜?雙脲氰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2.5%惡唑菌酮·30%霜脲氰(抑快凈)1000倍液,或 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500倍液,或75%丙森鋅?霜脲氰10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藥液250毫升,每7~10天1次,連續2~3次,并注意輪換交替用藥。
以上就是識別辣椒疫病的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更多作物種植栽培管理技術和肥料小知識小技巧請關注火爆農化招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