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秋作馬鈴薯主產區播種至芽條生長期。針對今年氣候特點和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薯類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技中心制定了2020年秋作馬鈴薯生產技術指導意見(中原二季作區)。
1、優選良種
選擇早熟、高產抗病,休眠期短、結薯早、薯塊膨大快、品質佳,適宜中原二季作區種植的品種,以30—50克的優質脫毒小型整薯為宜。
2、浸種催芽
藥劑浸種,撈出后晾干表層水,在通風陰涼避雨處催芽。一般三層薯四層沙,每層沙厚度以不露薯即可,頂層沙厚約3—4厘米。
催芽過程中始終保持沙土濕潤,待芽長1—2厘米時,撿出種薯,見光鍛煉1—2天綠化后播種。浸種催芽時需嚴格控制配制藥劑濃度,做到隨配隨用。
3、整地施肥
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水方便、土質疏松肥沃,上茬非茄科作物的沙壤土地塊。播前深翻30厘米以上,結合深耕畝施商品有機肥100—150公斤、馬鈴薯專用配方肥50—70公斤。耙平后,按行距60厘米起高壟,壟高10—15厘米。
4、適期播種
從北到南,一般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播種。
播前在壟中間開淺溝,施入種肥,肥土混勻。后按株距20厘米播種,一般每畝5000株左右。播后覆土10—15厘米。也可采用寬壟雙行種植方式,即壟寬80—90厘米,每壟播種兩行,行距20—30厘米,株距25—30厘米,播后種薯高于壟溝底。
播種時間應選在早晨氣溫和地溫都較低的時段,可于早晨5時開始,上午9時結束。
為降低土壤溫度,播后可在壟上覆蓋麥穗或玉米秸,也可和玉米套種,利用玉米植株遮陰。
5、田間管理、水肥調控
播后到出苗要保持土壤濕潤,土干即澆小水,使土壤見干見濕。出苗后團棵前連續追肥2次,每次畝施硫酸鉀型復合肥10公斤。結薯期保持壟土濕潤,壟溝不干不澆。收獲前7天停止澆水。中耕培土:出苗前,澆水或雨后應及時表面松土。生長期每澆一水中耕一次,并結合中耕培寬加厚壟土,使壟縱斷面呈凹字形。若雨水過大要及時排水。
6、適時收獲
在不影響后茬作物播種的前提下,可待地上部莖葉枯死再收獲,但應防止因過晚收獲讓薯塊遇到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