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馬鈴薯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馬鈴薯病害的防治技巧,希望對大家種植馬鈴薯防治病害有所幫助。
1馬鈴薯晚疫病
可侵染馬鈴薯莖、葉、塊莖并造成毀滅性損失的病害,堪稱是馬鈴薯的頭號殺手,它流行性強、危害重,在一個生長季可發生多次再侵染。氣候條件是馬鈴薯晚疫病流行的決定性因素,在陰雨連綿或多霧、多露條件下,晚疫病***易流行成災。在我國南方多雨省份發生普遍,病害嚴重發生時,植株提前枯死,產量損失高達20%-40%,甚至絕收。
高發區化學防治措施:前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雙炔酰菌胺和代森錳鋅,中后期交替噴施長持效期、內吸性劑和保護劑,如氟吡菌胺?霜霉威和雙炔酰菌胺。中心病株出現前7-10天噴施一次藥劑,用雙炔酰菌胺或代森錳鋅。
常發區化學防治措施:前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而后期雨季來臨后主要噴施內吸性劑或保護兼劑。在中心病株出現前7-10天噴施一次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和雙炔酰菌胺等。若到雨季噴施內吸性劑或保護兼劑,如霜脲氰?噁唑菌酮、烯酰嗎啉?松脂酸銅、霜脲氰?丙森鋅、霜脲氰?代森錳鋅和精甲霜靈?代森錳鋅,注意交替用藥。
偶發區化學防治措施:發現中心病株后即噴施內吸性劑或保護兼劑,如果氣象條件不能滿足晚疫病流行,則整個生長季可不噴施藥劑。田間發現中心病株后可施用氟吡菌胺?霜霉威、霜脲氰?噁唑菌酮、霜脲氰?丙森鋅和霜脲氰?代森錳鋅等藥劑噴施。施藥間隔期為7-10天,一般全程噴施2-3次藥即可。
2馬鈴薯早疫病
早疫病也稱輪紋病,是馬鈴薯生產上***常見的真菌病害之一,一般可減產10%左右,發生嚴重的地塊可減產30%以上,嚴重時全株枯死。近年來在我國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甘肅和山東等省份發生與危害呈上升趨勢,干燥高溫條件下該病發生嚴重,特別在干旱地區或貧瘠地塊因早疫病造成的損失要高于晚疫病。
化學防治措施:一般在馬鈴薯盛花期后,田間下部葉片早疫病的病斑率達到5%時,進行早疫病的初次用藥,以后每隔7-10天噴施一次,直至收獲。目前,防控早疫病有效化學藥劑包括嘧菌酯、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和烯肟菌胺?戊唑醇等,其中嘧菌酯防控效果好。為了使藥液能均勻噴施到葉片的正反兩面,噴藥時需不斷改變噴頭朝向,以施藥效果。在塊莖發生早疫病較嚴重的地方,馬鈴薯收獲后,用代森錳鋅藥液噴施于塊莖,可有效防止貯藏期塊莖腐爛。
3馬鈴薯黑痣病
馬鈴薯黑痣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和種傳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近年來,許多馬鈴薯主產區由于無法實現輪作倒茬而致使該病害的發生與危害日益嚴重,已嚴重影響了薯塊的外觀和商品價值。一般田塊黑痣病發病株率在5%-10%,但發病嚴重的地塊可達到70%-80%。
化學防治措施:種薯處理為防種薯帶病和土壤傳染,播種薯塊用甲基立枯磷、噻呋酰胺或咯菌腈等藥劑稀釋后拌種。井岡霉素也可防治黑痣病,播前用種塊重量的0.3%均勻處理塊莖能取得好的防效。若切塊,切塊面應沾上灶灰播種或采用福美雙與戊菌隆混劑拌種。壟溝噴施種薯播種后覆土前,用嘧菌酯藥液噴施到薯塊和土壤中,畝用量30-50毫升,然后覆土。
4馬鈴薯瘡痂病
感病馬鈴薯表皮有大小不等、深淺不一的瘡疤,故稱為瘡痂病。瘡痂病發生后,病斑雖然于皮層,但病薯不耐貯藏,外觀難看。感病后對馬鈴薯的品質影響很大,造成商品價值下降,一般可減產10%-30%,部分地塊甚至減產40%以上。
化學防治措施:一是用0.2%福爾馬林溶液,將洗凈的馬鈴薯浸種2小時,或用0.1%對苯二酚水溶液浸種30分鐘,然后取出晾干播種;二是在病田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進行土壤消毒,每畝用藥0.6-1公斤;三是在發病初期用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施,每隔7-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
馬鈴薯病害防控推薦用藥
應用化學藥劑防治馬鈴薯重大病蟲害必須堅持盡量少用、適時使用、科學用藥的原則,優先選擇懸浮劑、水乳劑、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可溶液劑、可溶粉劑等環保劑型。為了有的放矢做好化學防治工作,湖南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協會、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組織植保、農藥等方面的專家,對馬鈴薯用藥給出以下建議:
1馬鈴薯種薯處理,選用噁霜?錳鋅、霜脲?錳鋅等藥劑拌種。
2馬鈴薯地下害蟲防控,選用辛硫磷、晶體敵百蟲、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
3馬鈴薯病害防控,選用氟菌?霜霉威、嘧菌酯、霜脲?錳鋅、精甲霜?錳鋅、烯酰嗎啉、噁酮?霜脲氰、甲霜靈、甲基硫菌靈、多菌靈、百菌清、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病毒A、硫酸鏈霉素、農用硫酸鏈霉素、氫氧化銅、代森錳鋅、氰霜唑、丙森鋅、雙炔酰菌胺、嘧菌酯等。
4馬鈴薯貯藏前熏蒸消毒貯窖,選用硫磺、腐霉?百菌清、三氯異氰脲酸等。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馬鈴薯病害防控的專家意見,大家學會了嗎。